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李应刚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李应刚
        石榴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所以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良好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而道德法治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又是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保障对学生的课程教学实际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生活化理念;教学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都较为薄弱,直接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受自身生活经验不足与思维能力薄弱的影响,往往难以理解课程知识的内涵思想,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生活就在学生的身边,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精神品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方式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感受生活哲理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衍生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化的情境中,消除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畏难与厌烦学习心理,保障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与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心中的“110”》这节课时,先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学习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会运用到“110”?为学生创设趣味且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启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到课本中探究“110”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增加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并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课程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110”的作用和功能,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拨打“110”,有效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开展社会生活实践,培养道德品质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关键品格与能力。但是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都是运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与自身学习发展。

为有效地改善这种不良教学现象,教师可以运用开展社会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使学生能够认知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生活学习的重要性。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挑战第一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马过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实践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小马思考过河的方式,并让每个学生真正到情境中的小河中演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开展挑战自己的第一次,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思想。之后,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学习中,感受挑战自己带来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自己的社会实践感悟之中,学习相对理性地选择与面对挑战,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面对困难,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挑战,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加快学生素质发展的步伐。
(三)运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为将生活化理念有效地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网络中丰富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降低对课程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由此,使小学生能够在多媒体视频中,真正感受到生活与道德法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使小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坚持才会有收获》这节课时,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获得成功的历程,使学生能够从真实的视频中,真正认识到坚持的意义与成功的不易,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坚持的理解,使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见解,加深对坚持含义的意义。并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坚持的意义,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法治课程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正值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生活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效率与效果,从而真正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振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121-122.
[2] 宋玉萍.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14):137.
[3] 任美娟.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1):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