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宝凤
湖北黄冈市龙感湖中学 435503
[摘要]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的锻炼只能靠我们用自己的头脑进行。笔者认为用写数学周记的形式激活学生“数学脑”;以数学纠错本为载体,反思解题思路方法,自编习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脑”;师徒结对;数学周记;纠错本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一、数学周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数学脑”
案例1:这周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称呼是三阶幻方,也叫九宫格,它有一种独特的规律,就是给出9个数,填在9个格子里,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斜对角线上的点数都相等。我回家任意选了9个数,如:1,2,5,-1,-2,3,8,-8,9,想了半天,怎么填都不能使得横行、竖列,斜行三数和相等。我就思考,什么样的九个数能使幻方成立呢?后来,我发现:如果把9个数按大小排列,相邻两个数的间隔相等,那么这九个数可以成为幻方,比如书上的1、2、3、4、5、6、7、8、9,两个数间隔为1,试卷上的九个数,-11、-9、-7、-5、-3、-1、1、3、5,两数间隔为2,另外,我也编了一道:-12、-9、-6、-3、0、3、6、9、12,间隔为3,在幻方上表示:
-3 12 -9
-6 0 6
9 -12 3
横行、竖列、斜行三个数的和都为0,幻方成立。后来我又发现,要是将图中的幻方绕对称中心按逆时针旋转90度,就可以依次得到下图幻方
-9 6 3 3 -12 9 9 -6 -3
12 0 -12 6 0 -6 -12 0 12
-3 -6 9 -9 12 -3 3 6 -9
这是我自己发现的规律,还不知道正不正确,还请老师批改。
对此,笔者在他的周记本上的批注:你总结的规律很正确,你归纳出的解题方法值得我们全班同学去分享,你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学生,相信你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二、建立错题本,深入挖掘错题,自编题目,开动“数学脑”
纠错本,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纠正错题的练习本,笔者要求学生在整理错题时,更重要的是要有解题反思,鼓励学生再针对性地自编类似题目,在编题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感受“陷阱”所在,也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案例二: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求的值
分析:要求的值,只需要把每一个都算出来就行,而的结果只有两种情况,当a>0时,,当a<0时,,因此要考虑a,b,c的值与0的大小比较,由图可知,a<0,b>0,c>0,则,那么原式=-1+1+1=1
自编题目:如果这道题没有图,该如何讨论呢?
(1)当a,b,c都大于0时,结果为1+1+1=3
(2)当a,b,c都小于0时,结果为-1+(-1)+(-1)=-3
(3)当a,b,c中有两正一负时,结果为1+1+(-1)=1
(4)当a,b,c中有两负一正时,结果为(-1)+(-1)+1=-1
三、师徒结对,将自己思考的知识教给别人,实现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榜样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这样,即提高了监管力度,成了真正的管的过来,又减少了学困生的顾虑和拘谨情绪。
例如,老师在讲解绝对值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就学的很吃力了,特别是在表示两个数a,b之间的距离时,等于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或者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对于后者,学生能够理解,但是用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两数之间的距离,很多学生就不能理解了,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把问题交给学生,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没办法单独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差的就更差。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给小组内学困生讲解,并监督组员学习,检查组员的学习效果,争取使组内学生百分百理解绝对值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
以上即为笔者以“让学生的数学脑动起来”的一些具体做法,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公办学校,从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关理论和经验尚有不足之处,笔者将在后续教学中继续探索,让学生的“数学脑”开动在每节课课堂活动中,让课堂上处处散发着数学思维的痕迹。
联系电话:13986556731电子邮箱:493569559@qq.com
作者简介:女,中教二级,学士学位,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本篇论文介绍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些具体做法,这些方法真实有效,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这些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非常有效,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