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制教具提升小学科学教学魅力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潘瑶瑶
[导读] 小学生处在探索世界和未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

        潘瑶瑶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凤卧镇红军小学
        摘要:小学生处在探索世界和未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好的疏导方式和方向,无目的的自主探索非常容易引起不可想象的后果,小学科学学科在这个时候走进学生的视野,向他们展示了进行科学探查的方向,给出了正确认识生活的无限可能,所以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带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并且学习巧妙利用身边的小物件制作工具帮助自己验证科学结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制;教具
        正文:
        一、引言
        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许多教师仍然把低年级的学生当做小朋友来看待,认为他们在科学课上的一些好奇心只是出于爱玩爱闹的心理,只要哄着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记住书本知识即可,反而忽视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需求,单一刻板的书本传授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反而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科学知识本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无限好奇心推动下产生的,今天的小学生也会成长为明日的科学巨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保有学习的激情,并在学习中不断壮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自制教具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环节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可以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充分认识到科学在解决生活问题时的作用,而开展实验少不了教具的帮助,在各种各类品相繁杂的教具中,最能够实现实验终极目的,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制作的简单工具,学生在结合实验要求和目标时,要不断观察和思考,并动手将物品制作成自己需要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改造,这就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大助手。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是统一模板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实验的方法要创新,实验的工具也要变革,怎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怎样利用最合适的材料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这些都是学生在自制实验教具中需要考量的,而考量的过程和结果就是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一次飞跃,习惯性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和提升。
        三、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应用自制教具的侧重点
        (一)由学生对生活现象中的疑问入手,借由教具作答
        实验不是游戏,是科学精神的具象表现形式,也是理论知识得以验证的有力推手,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首先要向学生传递的就是科学的严谨精神,为了更好的达成实验目的,验证理论猜想,实验的开展也必须是具有明确目的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现象中的疑问,带着问题制作教具,开展实验,可以使实验的效果翻倍。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有观察过家里的墙面,它们是什么材质的,硬度如何,如果非常坚硬,那么再回想一下墙面上是否有划痕,划痕是在什么时候被谁用什么物品造成的,如果可以造成划痕是否可以说明两者的硬度差别,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用采集到的泥土、砂砾等物体混合水,模拟墙面,在等待干燥的过程中先用铅笔、纸张、文具盒等物品先做实验,比较硬度,在与干燥的泥土作对比,试着给出结论,在已设置的问题牵引下,带有目标的开展实验,解决问题。
        (二)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制作教具答疑解惑
        实验不是依靠单一个体和单一力量可以完成的,教具的制作也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可以制作完美的,学生要学会集体合作,共同思考和探讨,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在不断讨论中验证和修正想法,在相互合作中得到最理想的结论和最满意的结果,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和空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每2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制作出简单的工具,用以验证水和油的区别,教师可以给出指导方向,如得出的结论要涵盖至少以下几点:形态、体积、重量、流动速度等方面的区别,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设立竞争和奖励机制,在最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结论的小组可以获得竞赛积分,累计后可兑换期末愿望一次,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经验,在彼此鼓励下提高学习水平,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三)自制与创新相结合,合理利用已有教具
        为完成实验自制教具,并不是要求学生和教师一切重新来过,为每一个实验制作单独适用的工具,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成果,也浪费了教育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已有工具的更多可能性,尽量发挥已有工具的作用,在对新实验进行充分思考后,改造创新旧教具,让旧教具焕发新光彩。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理清重难点后给出实验的思路和建议方法,在讨论合理工具的选用和制作时,引导学生根据以往实验的内容,利用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方式完成本课的实验任务,如利用“水和空气”的实验工具,在观察后进行适当的改造,融入学生对本节课的思考,利用已有教具完成新的实验,得出新的结论,验证新的理论,在不断观察和改造中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用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得不断的成就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成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学生跟上节奏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在科学思路和理论的带领下动手实验,在学生间的帮助下共同成长进步,学会用自己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参考文献:
        [1] 赵帆云. 浅析有效探究让小学科学教学走向高效的方法[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4):206-207.
        [2] 贾楠. 浅析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126.
        [3] 吴丰胜.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12):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