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海扬水管理处扩灌五泵站 宁夏中卫 755000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农业耕地灌溉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而修建的基础工程,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问题与对策
导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广大群体热切关注。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更是农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关键。就当前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形势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部分基础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改扩建没有及时跟进,直接影响了整体工程效益的发挥。为此,本文就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展开探析。
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自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修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来,我国中央部门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明显改善了以往我国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局势及有效控制并预防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及区域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及设施的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增收及促使经济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价值,也对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基于目前现状,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粮食产量不高等,仍属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短板,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要保证。因此,探析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2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工程的设计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工程的前期工作较为欠缺,工程的设计标准不统一及工程的方案太过单一。我国很多农田水利出现已老化的现象,又因为当地乡政府不重视农田水利的发展而导致农田水利常年的失修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保证率下降,有些已不具备输水、蓄水的能力,排涝的功能也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较为欠缺,就易导致基本资料的准确度,而且也影响了工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性。农田水利的设计标准不一样,各个部门对于设计的流量、工程控制面积等方面都没有长远规划,导致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农田水利在设计时设计方案太过单一,没有较多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导致水利工程在决策时没有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影响水利工程后期的效益发挥。
2.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工程施工的技术相对薄弱及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两个部分。没有专业施工队伍,大多是就地雇用农民工进行施工,施工技术相对薄弱;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而且技术的熟练程度较弱。而且农田工程的改造的窗口期较短,从而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对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主要是为了灌溉和排水等的问题,所以很多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不注重工程的质量,又因为农田水利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就导致工程缺乏一定的质量监管,因而更进一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3 农田水利工程养护和管理方面
农田水利工程兴建的投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但管理维护权最后往往只落到了村民集体上。随着以前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及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兴起的土地确权流转经营模式,以往传统的计划管理的模式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新需求了,所以导致水利工程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缺乏相应的新管理体制。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减弱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阻碍农业的发展。因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前期投资大,后期维护投资较少,就导致了工程没有得到及时准确地养护,从而致使了水利工程老化较为严重,水利工程的各项设计功能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3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主要问题的对策
3.1 规范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方案审查制度。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较大,工程建设技术复杂。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的经济性、高效性,必须改进并严格方案审核制度。借助行业专家阐述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着重规划好工程的布局、建设程序等工作,结合实际工程建设情况,提出可行性意见。
主要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渠道衬砌是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衬砌方法、衬砌厚度、衬砌形式上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
严格执行设计资质证制度。结合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根据工程规模的实际尺寸,构建设计资质证制度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达到水利工程设计资质,排除与设计资质不符的设计单位。
3.2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研发及创新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转型关键时期,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过度,水利设施及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相关单位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研究力度,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与技术创新,以便提高技术水平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性及适应性。
相关单位应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及益处有所理解与掌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学技术培训与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对农业生产的益处及对其带来了经济利益,提高农民群众对该类工程的认可度及支持度。
相关单位应加强人员培养,建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专业技术人员,以便从投入、施工及使用实现全工程的监督管理,实现水利设备正常使用及维护,以提高使用寿命及效率。
3.3 贯彻落实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机制
应提升当地政府以及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意识,转变传统的“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制定有效的农田水利管理策略与制度,普及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的新型农业供水管理机制,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在村委会领导下的农民用水协会及具体个人上,并建立常态的处罚、奖励机制。
例如可由当地农民用水协会、村委会以及当地政府共同对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签订管理与维护的协议,明确其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与检修,特别是大雨之后或通水之前,都要对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的出现。
3.4 扩大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投入
针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国家的有关部分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呼吁政府将管理和维护资金注入到已建立起的农田水利工程,并改革水资源收费标准,实施动态的水价管理制度。同时,除了呼吁政府加大资金注入力度外,还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来将社会资本进行科学的引进。例如可以设定农田水利工程维护费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工程的维护方面,由受益者缴纳一部分维护费用。一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农民个人投资的,对于这类工程,主要的引导方式是“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有了这一工程建设理念,想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资金的来源,整合社会的力量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另外,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定期对工程的各项运用指标进行评价,作为后期管理及维护资金结算的主要依据。
4 结论
综上,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及人民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我国农业产值占据国民生产总值重要比例的现状,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证其有效使用及维护,以确保农业生产及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从规范设计、技术研发及创新、运行管理与维护机制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以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与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等.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2018.
[2]徐成波,王薇,温立萍等.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2018.
[3]王仲江,蒲宏江,陈秀霞.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