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兆兵1 王钢2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民经济由快速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在发展进程中混凝土的用量越来越多,并以此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兴盛。
        1身份证号码:51222519710308XXXX;2身份证号码:360104196908091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民经济由快速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在发展进程中混凝土的用量越来越多,并以此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兴盛。在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气候、施工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外观很容易出现各种质量缺陷。另外,如果浇筑作业完成后未能及时对成品采取保护措施,也容易导致同样的问题产生[1]。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只有明确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关键词:建筑物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性材料就是混凝土,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基础性建设材料,混凝土的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建筑行业在混凝土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会出现裂缝、墙体强度较低等会对建筑的安全性有着极大威胁的问题。这些质量通病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结构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制约。建筑行业对于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筑行业发展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减少因为混凝土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建筑安全问题,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需要积极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通病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防止混凝土质量通病。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以及原因
        1.1混凝土缝隙夹层现象
        产生混凝土缝隙加层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内部过于松散且牢固性较低。导致缝隙夹层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施工缝隙表面产生的残留物,残留物清理的不彻底导致了缝隙夹层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可能是因为工人没有湿润缝隙就进行餐礼物清理。工人如果没有在浇筑时进行充分的振捣,也是导致混凝土产生缝隙的一个原因。与此同时,处理缝隙需要进行砂浆灌注工作,否则也会增加混凝土的缝隙。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有保护措施来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但施工中由于高度问题,又缺乏保护措施,所以出现缝隙的可能性很大。
        1.2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的原因
        计量误差较大或混凝土配合比与技术要求不符,导致石子用量过多而砂浆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合不均,振捣操作不规范,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搅拌。混凝土下料过多造成下料不顺畅,浇筑时未采取分层分段的方式,或振捣作业未结束又接着下料,致使混凝土因出现离析现象而形成蜂窝表面。支模不够牢固,模板孔隙封堵不严实,模板在振捣过程中出现移位,因较多水泥浆漏出而烂根,进而导致蜂窝表面形成。模板未能实现无缝对接,在这种状况下漏浆问题必然无法杜绝,并由此导致麻面产生于沿板缝部位。浇注混凝土之前,木模板未经过湿润处理或其湿润程度太低,之后在浇注过程中木模板吸收了混凝土中的水分,导致混凝土因失去部分水分而出现麻面。
        1.3色差
        色差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振捣时间、强度大,对混凝土造成“过振”;脱模剂颜色较深、涂刷过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均匀聚集;脱模剂涂刷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表面被灰尘污染;不同批混凝土坍落度相差较大。

为了减少色差现象,选用颜色较浅、稠度较小的脱模剂,需选用不同类型的脱模剂进行对比验证,以确保脱模剂与混凝土胶凝材料匹配,脱模剂稠度需根据季节平均温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热季适当粘稠、冷季要稀;模板安装前用棉纱布对内板面进行擦试,消除多余脱模剂并确保脱模剂均匀分布;严格按规范明确的工艺要求进行振捣,振捣工人须经考核上岗,振捣时间、浇筑层厚需根据混凝土和易性情况、工人经验等综合确定,最大层厚不宜超过50cm,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终振标志;同结构混凝土坍落度要保持相对稳定,坍落度值必须在设计范围内,坍落度超限混凝土不得使用或由试验人员处理合格后再使用;拆模后发现因脱模剂涂刷过多造成的色泽不一致缺陷,施工单位应立即对结构全身用细砂纸搽除或肥皂水搽洗,确保外观一致。
        1.4混凝土表面形成露筋的原因
        下料不顺畅或配合比不合乎要求从而使混凝土处于离析状态,模板密封性较差,浇注部位的水泥浆用量不足,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钢筋过于稠密且结构断面不大,致使石子在钢筋上卡住,部分钢筋周围因不能被水泥浆完全填充而出现露筋。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因钢筋与振捣器相碰撞造成垫块移位,并致使钢筋偏离原位置或模板与钢筋贴合过于紧密,当模板拆除之后混凝土表面便会出现露筋
        2常见外观质量的预防措施
        2.1防治思路可以从施工和监理两个方面来考虑
        施工单位应做到:(1)加强契约精神,认真落实合同约定;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质量意识、加强合同意识;(2)增派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管理;(3)加强项目部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教育,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认真落实,并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4)加强对专业分包队伍管理,对不胜任的施工班组队及时更换;(5)重视方案、计划的编制及报批,加快施工进度,避免窝工、杜绝返工;(6)重视沟通、加强协调、及时解决各种问题。监理单位在墩柱通病防治方面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对施工单位采取多沟通、多检查、严要求、多指导等措施,铁面无私、按章办事;(2)配合业主对施工单位管理,不能彻底处理的问题需及时向业主汇报;(3)转变管理思路,注重事前、事中监理,事前定标准、定原则,达不到确定标准的,严格处理。
        2.2混凝土通病的防治措施
        不同的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施工团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在处理问题之间,相关工作人员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露筋现象、缝隙夹层现象以及混凝土孔洞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能辨别出这些问题的不同之处,将质量问题进行良好地控制。在处理混凝土缝隙夹层现象时,维修人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施工面的杂物处理干净,保证施工缝徐的清洁。如果遇到较难处理的深度缝隙,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高压水对施工缝隙进行冲洗,冲洗干净杂物在进行后续工作,为之后的灌注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要始终润湿施工缝隙,并保持施工缝隙周围的清洁,彻底处理混凝土的残留物。在处理钢筋裸露这一系列的问题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原有混凝土的配比度,提前配置好水泥砂浆,对裸露在外的钢筋进行涂抹工作。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施工产生的外力对钢筋产生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会对建筑物的坚固性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基于深入分析来查找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采取具有针对性、可行性与合理性的控制措施,有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海,赵明敏,汪咏梅,刘昭洋.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J].四川建材,2019,45(11):3-4.
        [2]段计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16):156-158.
        [3]尹小鸽,龚洪亮,赵楚.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四川水利,2019,40(04):26-29+32.
        [4]蔡光明.混凝土浇筑施工及其外观质量缺陷的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98-99.
        [5]李健.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的影响及控制因素剖析[J].散装水泥,2019(02):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