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肖恒洪
[导读] 数学教育领域包罗万象,数学学习知识博大精深。

        肖恒洪
        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左桥中心小学
        433100


        摘要: 数学教育领域包罗万象,数学学习知识博大精深。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只是最基本的数学问题与知识,作为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融合起来,二者不可缺其一。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中心思想,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以及意义。它使得学生感知数学实质,透过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学会自己钻研以及思考问题。
        关键词:数学思想;小学;教学
        一、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一)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数学思想,其二为数学方法,这两者相互关联,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数学思想方法。人们关于数学理论以及数学内容实质性的看法与理解是数学思想。人们利用数学去解决数学中产生的问题具体方式、手段是数学方法。如果将数学教育看做一棵大树,数学思想就是树的树根,数学方法是树枝。学生必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感悟形成数学思想。只有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学生长远的人生中起到发展性意义。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不是坐过山车的可以瞬间登顶,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在教学的始终[1]。(1)具有持续性长时间的过程。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景之中,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感性认知,在持续性长时间的感性认知过程中逐渐的上升为理性认知,在教师有力领导之下,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2)具有自我感悟与理解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中,学生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巨大影响作用。在教学设计之中,不仅要单纯传授知识,更加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与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潜意识受数学知识的影响与陶冶,在自我感悟以及理解中逐步完善个人数学思想方法。
        二、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现状
        小学教师都意识到了,思想方法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往往事与愿违,不尽人意。大部分的教师实际应用的时候不够到位,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这种教学缺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融会贯通,,不能够高效的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常常是表面的,没有理解本质,无法将数学思维应用到以后的实际问题之中,无法形成数学眼光以及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正确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教学之中有意识的、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将思想方法融汇和渗透其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数学思想方法实践探讨
        (一)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运用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将不同类型的元素转化为相同类型的元素。转化思想的运用能够将数学题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快速解答题型[2]。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经常使用转化思想。例如:异分母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应用转化方法引导学生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便于较快得出答案,而且还联系了前面学习的分数计算方法。在教学整百相乘时候,教师常常会让学生观察整百相乘计算和整十相乘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去转换计算。这样学生不只能够快速驾驭新的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回顾旧的知识。
        (二)分类思想
        将问题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标准将整体划分成各个不同的部分,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分类思想。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过程中,依据角度的不同这一标准将三角形划分为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的关系分类,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通过这些分类,学生在对比、分类中观察各个三角形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分类标准的差异会导致生产新结果,从而会产生新的概念。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重视其学习主动性,使其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分类思想。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转化为直观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借此处理问题的办法称之为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部分,数形不可分割,相互作用,具体条件具体分析,变换的主体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不同,抽象笼统的概念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形进行理解;繁杂的形体可以用简便的数量关系来表示。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时,刚刚开始学习数的概念,都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得学生理解。学习“6的认识”,第一级:教师先出示6朵小红花,6支铅笔等来询问学生有什么,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体会6的具体意义。第二级:再在实物之中抽象出来。引导学生用6根小棒来摆出图形,使得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之中深层次理解6的实际含义。第三级:教师在黑板上画6个圆圈和6个三角形来表示6个,从而慢慢抽象出数字6。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从实物到图形,从抽象到数字,不仅仅融合数形结合的思维于教学,而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四)类比思想
        如果有两类数学研究对象,并且他们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我们可以将熟知的一类数学对象性质转换到另一类的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方法称为类比思想。这种思维方法不仅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而且使得数学公式以及概念变得简单自然。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出示(15*20)*13与15*(20*13),让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这两个计算的答案会是怎样的? 再出示(30*20)*11与30*(20*11)这两个计算,让同学们观察有什么发现?这个发现会是巧合吗?换成别的数字会有变化吗?请学生们模仿着写一个进行验证。最后,让学生们运用不同字母a、b、c来表示我们自己的发现。由于已研究了加法交换律(a+b)+c=a+(b+c),学生在类比思想方法下会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都有应用类比思想。
        四、实践探究中数学思想的总结
        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隐含性,它不是显现于书本上可以直接获取的,而是在知识获取以及学习的过程之中去进行思想的感悟以及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情境教学为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自于日常生活,在教学情境设置中应该联系生活,将书本知识简单化、生活化。情境设计应该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为起点[3]。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之中,往往能够较快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将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放置于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有助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二)引导掌握方法,培养独自思考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教学主体是学生。通过预习活动以及各类操作性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归纳,初步形成感悟性认知,不仅仅培养了我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思维发展能力,还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数字时,让学生利用小棒拼凑图形。
        (三)内化学科素质,激活学生思维
        小数学教学的目标是核心素质培养[4]。小学老师,根据目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使得学生乐于参加数学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刺激学生兴趣,更加乐于学习,使他们更好地驾驭数学思维方法。
五、小结
综上,我们可以明确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教育教学是不要可或缺的,我们要充分重视其作用,在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点,将其渗透入数学教育的实践之中。
[1]王聿松,王明一.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8(05):46-47.
[2]姜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4):76.
[3]李成真.论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J].天津教育,2021(08):169-170.
[4]刘想平.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小学数学发展研究[J].学周刊,2021(05):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