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琳智能科技工程(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400
摘要:创新技术,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有效施工质量,增加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熟练度的同时,还要多层面去总结施工经验,不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调整优化,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利完成,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0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位于该市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该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商业,办公,总建筑面积约为24.61万m2。地下1层为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高度为3.65m。该建筑的首层高度为5.95m,顶层高度为4.55m,其余各层高度均为4.5m。建筑基础为筏板+独立柱。地下结构采用的板柱剪力墙,地上结构采用的钢混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下面重点对该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分析。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施工流程
(1)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在施工前,要对相关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强度符合设计方案中指定的标准,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获取的施工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2)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配制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配合比,配合比例出现偏差,就会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结构开裂、混凝土脱落等质量问题,在调配好混凝土材料后,应立刻运送至施工地点投入使用,混凝土材料应尽量现用现调,减少混凝土材料静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3)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也应规范其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振捣等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态,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经过良好养护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凝结,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
2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2.1具有一定的可模性优势
对于相关结构来讲,在搅拌完成以后,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塑形处理,设置在模具中制作成为设计图纸规格的结构,能够加快结构的成型速度,规格符合设计标准、制造要求,通过系统化、有效性的方式来进行结构的塑形处理,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达到良好的工程建设目的。
2.2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优势
通常情况下,质量符合标准的混凝土结构,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寿命很长,只要不出现裂缝问题、其他的质量问题,就能够确保耐久性,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相比,应用的时间很长,寿命也很高,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预防出现寿命不足的现象。
2.3具有高效益的良好优势
和传统的钢结构相比之下,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讲,实际应用和建设的成本很低,将其运用在建筑工程中能够更好的节约成本、降低成本的支出量,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合理使用混凝土结构,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确保整体工程的效益。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原材料选用
选择混凝土结构施工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以工程特点和具体用途等为主要依据,进而科学选择各原材料,尤其是对于水泥材料的选择来说,因水泥材料选择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选择水泥材料的过程应全面了解水泥品牌,同时把不同水泥的凝结时间及稠度等充分明确,基于性价比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对高质量的水泥材料进行选用,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3.2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配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强度,所以在混凝土结构具体施工的过程,混凝土配比应根据国家相应进行,可选择多次试配方式进行应用,为混凝土的科学合理配比提供保障,使得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强度与建筑质量需要相符。在混凝土配制好及具体使用的前期,应以抽检的方式检查混凝土质量,借此为混凝土性能、强度等提供进一步保障,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得以大幅度提升。
3.3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浇筑技术要点,同时做好浇筑前期各准备工作,严格且仔细检查各岗位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并且还应该在以下事项方面加以注意:第一,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避免混凝土有分层离席现象存在,应为2m以内的自由倾落度提供保障。第二,竖向浇筑施工具体开展的前期,需在结构底部铺垫水泥砂浆,通常情况下,铺垫厚度应以0.5cm~1cm为主。第三,完成墙体及梁柱浇筑后,一般需静置1h~2h时间,这一方式的目的在于避免接头部裂缝问题产生。第四,控制混凝土倾倒,倾倒过程应沿浇筑前的方向以逆向操作为主。
3.4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强度,必须要规范振捣这一工序,进而为混凝土性能及质量等提供充足保障。混凝土入模时,需要相关人员基于振捣棒的应用,对混凝土进行捣实操作,通过捣实操作能为混凝土充分排除气泡提供保障,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均匀度及密实度等参数。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混凝土不同的施工环节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需要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奖励表现良好的员工,同时也要惩罚违规的工作人员,促使员工根据规定开展混凝土施工,不能过于依赖自身工作经验,否则无法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此外利用奖惩制度还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每个施工环节,根据标准落实具体操作,因此提升整体整体工程质量。
4.2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不仅需要发挥出管理制度的作用,还要严格管控施工材料质量。在施工之前,材料采购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标准,保障采购的施工材料符合工程要求,因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在施工现场中利用符合标准的材料。施工单位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根据规定在混凝土材料中合理掺入添加剂,因此优化混凝土质量。
4.3注重后期养护工作
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立即开展养护工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天气情况等条件,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针对不同的构件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技术,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完成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作之后,在混凝土初凝时期,在水化热的影响下,将会提升混凝土强度,因此消耗混凝土中的水分,施工人员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实时关注混凝土变化,及时落实针对性的养护措施,从而顺利的凝结混凝土,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4.4创新现有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了合理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达纳韦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和创新混凝土技术。我国相关研究机构要组织专家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突出施工技术的实用性。施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总结混凝土施工经验,有效克服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施工人员之间也要积极沟通交流,通过探讨施工中的每个环节,根据不同构造提出科学的建设方案,进一步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
结束语:因为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施工单位在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需要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可以推广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11):61-62.
[2]张庆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砖瓦,2020(11):159+161.
[3]刘卫东.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23-124.
[4]汤昌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要点思考[J].居舍,2020(29):47-48.
[5]刘向梅,王克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