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应用 庞柏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庞柏杨
[导读] 摘要: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质量,为了维护建筑的稳定性,必须科学构建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框架,设计最佳施工方案,量化施工流程,规范施工工艺。
        身份证号码:15042819910720XXXX
        摘要: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质量,为了维护建筑的稳定性,必须科学构建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框架,设计最佳施工方案,量化施工流程,规范施工工艺。结合笔者自身施工及项目管理经验系统论述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框架构建方案,希望能为建筑桩基施工作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基础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为了适应城市向地基基础较差区域的发展趋势,同时拓展城市的立体空间,满足建筑高度的建设需求,建筑桩基础的施工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建筑桩基础施工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高,对施工工艺的施工质量要求严格,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首先需要做好桩基础施工工艺的研究工作,不断在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改进。
        1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1.1建筑桩基概述
        桩基施工的质量对整体建筑工程项目具有重要影响。灌注桩是应用广泛的桩基技术,具体作业程序是直接在设计桩位上开孔作业,得到截面为圆形的成孔,放入预制钢筋笼,然后灌注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特征,可在施工现场直接实施作业,成本投入较低、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这些优势特点使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项技术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人为因素对实际施工产生较大影响作用,作业疏忽会造成缩颈、断桩等质量问题,同时也会使工程受到经济损失。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应确保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在作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工地的地质结构、水文环境等影响因素,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具有特殊性的施工场所,可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作业方式,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符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桩体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缺陷问题,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后续工序的施工奠定基础。
        1.2桩基的特征
        在施工过程中,桩基可以起到基础作用,让其具有良好的竖向荷载力。由于桩基是一个整体,因此稳定性较高,不会出现塌陷的情况。通过桩基,可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在施工中,施工单位首先要确保桩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桩基的施工需要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只有这样,建造出来的桩基才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从而有效地帮助建筑物抵抗外力影响,防止出现建筑物塌陷的情况。桩基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帮助建筑物减少来自四周的压力,在避免建筑物塌陷或倒斜的同时,又能兼顾其稳定性,可有效改善建筑物的结构问题。
        2桩基基础施工
        2.1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钻孔灌注桩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体化桩。对于不同的灌注桩,其作业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进行灌注桩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作业要求,科学选择灌桩施工技术和机械。如果施工项目设计为摩擦桩,地层中土质主要为黏土,宜选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机械选择正循环钻机;如果施工项目设计为端承桩,地层中土质主要为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并夹有卵石层,宜选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机械宜选择反循环钻机。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和适宜的施工机械,能为施工质量、进度控制带来极大的便利。
        2.2预制桩
        与灌注桩不同,预制桩需要提前生产。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需要计算桩长,并且集中在施工现场或工厂等地进行大批量制作,完成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桩预制半成品,然后再用沉桩设备将预制桩打入地下,通过振入、压入等方式让桩进入土中,钢桩与混凝土预制桩是当前最多见的桩基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负荷承载力强,应力持久,打入地下后能够保持稳定性与耐久性,故而在实际施工中被频繁应用。但混凝土预制桩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对施工区域地质造成危害,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2.3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技术基础消耗成本低,操作较为简单,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若目标区域地下水规模相对较少,可以应用人工挖孔桩技术进行建设,使其能达到施工需求。挖孔桩属于灌注桩的分支之一,应用过程中需要先清除地表杂物,并应用涂层方式进行处理。相关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涂层变化情况,确保桩基施工达到最佳水平。人工挖孔桩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操作,实施周期较长。合理应用人工挖孔桩技术,能降低对建筑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在人工挖孔桩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其可能会产生的不良问题,如偏移、人员受伤等。为了降低出现负面现象的概率,应采取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管控效果,使桩基施工井然有序进行,为以后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2.4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如今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也成为高层建筑桩基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护施工主要分为竖向围护结构和水平支撑体系。竖向围护结构中主要有钻孔灌注支护桩、SMW工法桩、TRD地下连续墙等施工工艺,我们日常施工中最常见的还是钻孔灌注支护桩。水平支撑体系主要有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基坑支护施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止水、降水工作。止水施工主要以水泥搅拌桩工艺为主,有双轴、三轴等施工机械。施工中必须保证止水帷幕施工的深度、提升下沉速度、水泥掺入量等参数,同时还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施工间隔不宜超过15h。降水施工主要有管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等方式。
        3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3.1加强材料控制
        桩基工程会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材料是桩基工程建设的基础,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极为重要。因此在施工现场应提高材料质量的检测力度,指派专人负责材料检验和管控工作。例如,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若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项目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在灌注施工前对混凝土材料样品进行测试,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标准再投入使用,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也会对桩基工程产生影响,为确保钢筋笼的质量符合标准,应提前做好钢筋的选择、检验、存放等工作,并进行必要的防锈和防水处理,在焊接过程中确保钢筋的顺直度,保证钢筋笼的强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2施工过程控制
        进入建筑桩基施工环节,需要做好桩基础的定位测量和精度控制,确保位置符合设计精度要求,进行现场标记和固定,防止施工偏差,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复核,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对于桩基础的材料和管桩需要做好入场检测和验收控制,防止与设计要求出现偏差,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对施工机械和施工专业人员进场,需要做好设备检验和人员交底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衔接与配合,保证桩基施工质量。桩基施工完成,需要做好成品保护和后续施工工序的衔接控制。
        3.3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高层建筑桩基工程能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在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要成立一支桩基工程管理团队,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每一项环节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同时,施工单位要制定一份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除了要在施工技术上有明确规范外,同时也要明确管理人员的权责,让管理人员以管理制度为根本,落实管理工作。另外,在桩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上的问题,相关人员要对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避免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3.4桩位及桩径校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先进的仪器对桩位进行校验,较为常用的测量方式有两种,即GPS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经过调查发现,施工人员使用GPS测量的方式对桩位进行校验时,如果距离偏差指向钢护筒中心且与钢护筒直径相等,则桩位放置无误;如果施工人员使用全站仪测量的方式对桩位进行校验,那么可以直接通过仪器来读取偏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使用钢尺对桩径进行校验。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桩基工程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细节。施工单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通过全过程应用施工技术,提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金.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81.
        [2]冀龙.关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问题的探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10):149.
        [3]张玺龙.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3):305.
        [4]李海鹏.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23):49.
        [5]罗立贺.解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4(0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