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代配网运营效能保障用电可靠的几点看法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郑爱民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面积不断扩大,电力需求不断提高,配电网供电服务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一是配电网规划对建设改造指导不够。
        国网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  264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面积不断扩大,电力需求不断提高,配电网供电服务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一是配电网规划对建设改造指导不够。目前,配电网规划对远景和过渡网架的考虑不够深透,技术要求不够明确,规划成果对负荷接入和项目建设方案指导不够,在配电网和业扩建设过程中,难以得到落实和应用;二是配电网建设对供电服务支撑不足。配电网建设改造受制于出资多元化、建设市场放开、配电网物资采购高度集约、配电网建设环节繁多、设备占地线路走廊不易协调、配电网施工频繁受阻等等,导致配电网建设过程难以管控;三是配电网运营对可靠用电保障不强。配电网设备点多、线长、面广,运行环境局部较为恶劣,设备运维管理、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维护、配电网快速抢修难以到位,造成配电网故障多、停电时间长,影响供电可靠性。
        关键字:配电网;集约;智能;管控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全面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营,打造“结构完善、技术领先、高效互动、灵活可靠”的现代配电网。
        (1)扎实开展状态检修,提升设备状态管理水平。一是推广应用“六化三结合”典型经验成果,坚持工作机制常态化、数据收集信息化、检测手段多样化、监测技术实用化、设备评价自动化、检修策略智能化,全过程做到“三结合”,即与配电网规范化管理、配电网标准化建设、配电网技术监督工作相结合。二是深化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应用,利用红外成像测温、开关柜局放检测、电缆震荡波测试、配变在线监测系统等技术,全面量化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实现配电网设备状态管理精益化。三是应用基于GPS及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巡检系统,提高配电设备巡检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2)推进配电网抢修标准化,缩短故障复电时长。一是推动配电网运维一体化。组建了兼具操作、抢修、线路维护的全能型班组,既是计划检修倒闸操作、线路日常消缺维护的责任人,也是高低压抢修、故障巡视的第一梯队。二是优化配电网抢修队伍。合理配置配电网抢修人力资源,优化配电网专业抢修队伍,实现专业抢修队伍老中青人员合理配置,培养同时具备线路、电气操作技能的综合操作人员,提高配电网操作人员调配的灵活性。三是完善配电网抢修装备。配置吊车、照明车等专业抢修车辆、打洞机、切割机等大型施工器具,以及电缆故障定位仪、管线定位仪等仪器仪表,随车标准化配置应急抢修装备。四是储备配电网抢修物资。建立、完善抢修物资二级库、转储库标准化物资储备,完善抢修物资领用流程、费用结算流程,业务承包单位代管应急抢修材料备品备件,按定额备库,每季度采购补充。五是深化指挥平台应用。深化应用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进一步完善抢修指挥平台故障辅助研判手段、配电网运行监视管理、评价分析体系等功能,提升抢修指挥水平。
        (3)推广电缆不停电作业,减少停电时户数。一是考
        虑缆化程度高的特点,增加电缆不停电作业资源配置,拓展电缆不停电作业种类,实现高压电缆检修或抢修不对外停电;二是制定《低压配电网故障临时供电管理办法》,配置充足临时供电装备,采取临时接电的方式快速恢复客户供电,减少低压故障停电时户数。
        (4)综合应用营配调信息,提升配电网供电服务水平。通过营配调信息综合应用,一是提高超重载、高损耗等异常台区的分析能力,有针对性制定整治措施。二是开展台区低压供电可靠性统计分析,提升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三是开展停电工单的研判,准确掌握配电网故障影响用户数量和地理位置,有效提高配电网抢修服务效率。四是提供负荷监测、查询,指导客户合理、有序用电。


        (5)深化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配电网“可视化”管控。完善综合状态监测、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等各类终端布设,深化配电网一体化信息全景监测平台在配电网规划、建设、运维、调控等工作中的应用,实现配电网“可视化”管控,同步提升中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公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对外公告要求。
        (6)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实现规划运行一体化控制。一是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通过综合配电单元、有源快速切换和安全合环装置,实现对高可靠性电源的主动寻找、无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的有源快速切换。二是应用配电网规划运行一体化控制系统,实现配电网主动控制和优化调节,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指导网络规划、建设改造、负荷接入等方案制定,根据典型的配电网网架演进过程严格管控网架发展过程。
        (7)深化“一岗制”变革,实现业扩接火简单高效。一是依据配电网网格化地理布局规划,实现配电网电缆公共连接点充裕,减少业扩接火造成对其他客户的停电;二是严格业扩接入方案勘查制定,坚持“能带不停”原则,减少停电计划刚性管理对业扩接火的制约,通过拓展配电不停电作业项目,实现业扩不停电接火率达90%。
        (8)完善地下管网信息,规范管理地下管线资源。一是完善地下管网立体管理平台基础信息,实现图实一致率达100%。二是编制《地下电力管线使用申请规定办法》,联合市规划局、市档案局建立地下管网立体管理平台信息更新和查询机制,规范局属地下管线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利用。
        (9)保障分布式电源接入。一是加强配套配电网建设,承担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送出工程投资,承担因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工程投资。二是简化接入技术要求,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专线,也可以T接方式接入电网。三是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在已制定分布式电源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基础上,编制《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四是规范并网设备选型,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口成套设备一体化装置研制,将逆变控制、保护、智能计量、通信等单元设备集合为成套设备。
        (10)优化配电网通信规划。一是配电通信网通信方式
        以光纤通信方式为主,对于无法铺设光缆的区域,采用中压配电线载波、无线公网,采用载波方式进行补充时不宜进行规模组网。二是配电通信网应同步考虑用电信息采集等其他业务的接入,同时光纤芯数应统一考虑,按一张网建设,后期不再建设用电EPON接入网。对于重要开关站、开闭所和配电站,光纤通信覆盖率达100%。三是配电通信主干网络采用全光纤覆盖,通信接入子站应100%具备光纤双上联。四是配电通信网建设应遵循硬件技术可靠、网络平台冗余或系统快速恢复、网络数据实时、网络易扩展、易维护的原则,逐步进行老旧通信设备的改造升级。
        (11)完善配电自动化。一是改造配电自动化终端,实现主次干层三遥覆盖率100%。通过增补、改造自动化三遥终端设备,实现主次干层三遥覆盖率100%,包括环网单元、开关站、配电站和架空线路联络开关;增补故障区域架空线路全线故障侦测。二是完善自动化主站功能,提升调度指挥能力。对现有DMS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提升主站系统对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支撑能力,完善集中式FA功能模块,开发调度自动开票与操作功能,以利于提高配电网调度故障处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开发拓扑模型的容错纠错功能,提高配电自动化主站图模正确性;开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功能,以利于配电自动化缺陷管理。三是开展终端设备入网检测,保证运行可靠性。依托设备质量检测平台,开展自动化各类终端的入网质量检测,把控入网设备的运行质量,搭建自动化调试平台,提前对终端设备的接入规约、信号完整性进行规范控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