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陈小云
[导读]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创新性分析

        陈小云
        唐山市滦州市小马庄镇西李兴庄小学   邮编:063700
        摘要: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创新性分析。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或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经验,教师要想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基于此,下文将对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索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现实性,教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提升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原则
1.1 主体探究原则
        首先,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学习思考之中。而教师自身则需要发挥出自身引导者作用,多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投身于创造性思考与实践之中。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毕竟不同学生性格特征也存在不同,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要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选择的机会,以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官,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最后,还需要在教学期间注重教学反馈,毕竟科学且合理的反馈也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催化剂。
1.2 课堂环境自由民主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为学生主动构建出一个轻松且愉悦的科学课堂氛围,努力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师生间、学生间平等的互动教学课堂,构建出一个相互尊重、彼此接纳的良好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感,让学生能够毫无保留、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在科学课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多鼓励、称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与被尊重,这样他们会产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加愿意主动表达与创新思考。课堂环境自由民主,轻松舒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2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2.1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部分教师并不注重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往往在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中拖慢进度、影响质量。小学科学问题要符合三个特点,分别是趣味性、有效性和探究性。趣味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带有趣味色彩,也就是说,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和教师一起关注实践的过程,否则,实验尚未完成,学生就已经无法保持专注力,且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就沦为“走马观花”。有效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是有效的问题,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肆意想象。探究问题的过程不能是无意义的,否则就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利的。

探究性是指问题要具有探究意义,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与探究能力。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属于学生认知接受的范畴,那么,学生就不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更无法通过探究来提升自身的设计性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的内容与提问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这样才能为学生后续解决问题和获取经验做好铺垫。
2.2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科学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而言也同样重要。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了科学课的趣味性以及未知性,才能产生主动探究、创新思考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目的得以实现。为此,教师在小学科学课上可以主动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借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变色花”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在教学课堂上借助于一段魔术表演来作为教学导入,“拿出一个白色的纸花,询问学生能不能变色,然后再使用喷壶喷在纸花上,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发现纸花有发生变色……”借助魔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点燃学生思维活跃度,让学生主动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半理论半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全程演示,让学生观看结果,应该更注重学生自己的操作,通过科学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得到答案。比如说在学习“光与热”的时候,为了分清楚哪种颜色更容易吸收光热,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去户外探究,并让学生自行组织,选择合适的验证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各种颜色的纸张或者物品放置在阳光下面,感受它们的吸热能力。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可行,但是需要注意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所不能充分考虑的。比如说,实验组所有的实验物品都需要放置在阳光条件一样的地方,保证受热条件相同,而且放置的时间也应该一样,在这些限制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实验的结果才更具说服力。另外,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准度,教师应该在所有测试物品下面放置一支温度测量计,让其紧挨测验材料,用精准的数据判断材料的吸热情况,通过这些限制条件和验证手法的布置,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仅可以增强,还能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精神。
2.4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日常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对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考,将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来,即使出现了大幅度的偏离,教师也不应该全面否定学生,而应该在适当肯定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去思考。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利用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学科学教师要对科学树立积极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并提升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天性为学生提供活跃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感官体验,更要注意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观察、总结。唯有多种渠道共用,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思维品质,让他们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参考文献:
[1]蔡鑫.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1(14):75-76.
[2]安晔.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家长,2021(13):111-112.
[3]顾思哲.觉则思,思则创——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20(34):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