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教学原则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乐成钟 陈爱芝 李嘉森 阚滨
[导读]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与概括

        乐成钟  陈爱芝  李嘉森  阚滨
        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 湖北 武汉 430033
        摘要: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与概括,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在高校游泳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游泳教学的特点,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以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游泳;教学原则;运用
        游泳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原则有安全第一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巩固性原则、水陆结合以水为主的原则。
        一、安全第一原则
        游泳教学是在水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水对学生,尤其是对不会游泳和初学游泳的学生的生命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在游泳教学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系则,使游泳教学过程百分之百地置于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游泳教师,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安全问题置于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之首。每一位从事游泳教学的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安全问题对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安全教育
        由于高校学生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健康状况、水上运动能力和游泳技术水平,并由此而导致对安全问题的忽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强有力的安全措施
        游泳的安全措施,既有游泳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监控、保护、救助等安全手段,又包括了对游泳场地的了解和正确使用。还应注意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所有学生的安全和游泳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自觉积极性原则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开始,即应向学生反复进行学习游泳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认识游泳在健身、实用、竞赛、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全面认识,增强学习游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对游泳学习的兴趣
        对初学者的教学,首先应通过熟悉水性练习消除怕水心理,使学生由怕水到爱水,增强学好游泳的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使其每一课都有新的体会和进步。课的组织应多样化,以使学生对游泳学习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巩固。
        (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要善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现象和由此引起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除应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外,还应根据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因人异地“对症下药”,采用正确方法来消除不良的心理现象。
        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应有高度的思想觉悟,热爱游泳教学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业务上应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指导,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直观性原则
        在游泳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对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均有重要的作用。游泳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方式有动作的正确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教具的演示以及手势的运用等。


        四、循序渐进原则
         (一)在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要求,以利学生接受。
        (二)在巩固已学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课与课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要系统连贯,能承上启下。
        (三)运动量的安排应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课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在保持一定的水平后,再逐步增加。一个学期和一个阶段的运动量安排,也须遵循这一原则。
        (四)必须制定完整的教学工作计划文件,保证游泳教学工作系统、有序地进行。
        五、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对完成有困难和无困难的学生,教师均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达到一般要求或更高的要求。如教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时,对多数学生要求掌握“早呼吸”技术;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晚呼吸”技术。安排运动量时,对基础一般的多数学生安排中等运动量,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较大的运动量。
        六、巩固性原则
        在游泳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游泳知识和技术,而且更要让他们注意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使其在巩固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一)要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概念、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
        (二)注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具有一定的身体训练水平。
        (三)反复练习,逐步增长游距。水中练习时,应通过短距离重复游和逐渐增长距离游,来累积数量和提高水感,使动作从量变到质变,达到正确的技术定型。
        (四)有针对性地提问。有针对性地提问,既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加深理解和巩所学知识、技术的作用,又可促进新动作的学习。
        (五)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动作观摩。既可提高观摩者的观察、分析动作技术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技术的理解,又可使做动作者了解自己掌握动作的情况,以利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六)每一教学单元,均应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距离指标,并进行技术评定和距离考查,促进技术、技能的巩固提高。
        (七)通过测验、比赛,巩所学的技术、技能。教学测验和比赛,是在变换了学习环境和提高了难度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过程,对巩固学生所学的技术、技能有重要的作用。
        七、水陆结合、以水为主的原则
        游泳教学包括了水上教学和适当的陆上教学,二者的相辅相成和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和完善的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种新姿势和一个新动作时,必须首先在陆上进行必要的模仿练习,基本建立起所学动作的概念后,再到水中进行练习。
        (二)学习新姿势和新动作的开始阶段,陆上练习的时间可多些,然后随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逐渐增大水上练习时间比例,直至完全过渡到水上练习。
        (三)注意水陆练习的适时转换。学生在陆上练习中基本建立动作概念后,即应转入水上练习,陆上练习是不能代替水中练习的,过长的陆上练习,不仅会过多地占用水上练习时间,影响水上动作实感的建立,而且还会加长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进度。
        各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反映教学同一过程各个方面的规律,这个过程依其特点来看是统一的,各原则的划分是相对的。因此,在游泳教学中,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各个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