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段发友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是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分析

        段发友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新街乡中心学校闸塘小学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是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每段内容的总结分析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题概括能力;
引  言
        主题概括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中重要能力之一,是需要落实的基础能力。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概括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主题思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
1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题概括能力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部分关注较多,学生对于文章的朗读和字词的掌握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对于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特别是文章的主题概括能力上是十分欠缺的。主题概括能力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理解的总结,不理解文章的主题,学生就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内容,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不透彻,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的思维水平。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们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对于文章的主题概括能力很差,回答问题通常是词不达意或者难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总结,在概括主题内容时,学生会从文章中寻找总结性的句子进行回答,但是难以进行自己总结概括,针对这一状况,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就非常有必要。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的方法
2.1从文章的题目出发
        学生对于文章主题概括的能力是量变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发展提升,需要学生掌握好各项基础能力,但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进行正确主题概括的方法。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是文章的“文眼”,学生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都需要先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分析,从文章的标题中得出一些有效信息,辅助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刷子李》《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就直接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文章的主题概括就需要重点关注人物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观潮》《草船借箭》等标题则主要交代了主要事件,文章主题概括就需要从主要事件中分析总结事件中体现的道理启示或主旨情感等;《长城》《祖父的园子》等标题则是交代了主要写作对象,对于文章主题的把握就需要从写作对象的特点入手分析。无论是哪一种标题类型,都是需要学生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主要内容分析主题情感等,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更加精准快速地理解。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补充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快速完成这几个问题,在完成问题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进而快速明确:《草船借箭》的故事通过讲解诸葛亮巧妙“借剑”,赞扬了诸葛亮的才能以及广阔的大局情怀,突出了周瑜面和心毒、心胸狭隘的特点。
        标题是文章的写作中心,在标题中引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可以从题目中对于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补充理解,从而快速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和主题情感,这是主题概括的重要方法之一。
2.2从每段段意出发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不能理解离开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那么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就是把握文章主题的第一步。

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多种方法,其中对每段段意进行概括总结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的多个段落之间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组织在一起的内容,因此,在进行主题概括之前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每段段意,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键。
        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内容的。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6段——第一部分:年少的周恩来回到沈阳,听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很是困惑。7-8段——第二部分:周恩来在租借目睹国人被欺负,围观者却敢怒不敢言,这件事使他理解了何为“中华不振”。9-16段——第三部分:在修身课上,周恩来明确自己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7段——第四部分:年少的周恩来心中树立了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从这几部分的分析中可以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可以明确文章的主题是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敢怒不敢言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这样的分层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文章内容概括的难点降低,提升了学生对于文章分析概括的能力,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也是为文章主题概括打基础,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文章主题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2.3从课文的重点语句出发
        在许多文章中都会有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有揭示文章的主题的重要作用。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通常会在开头或结尾进行总结,这样的好处一是文章的结构更加条理完整,二是堵住阅读中更够快速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能够概括文章的总结句,学生可以很快把握文章的结尾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就是对文章整体的总结,能够揭示文章的主题。在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之后,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提问:“文中哪些事件还可以体现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分析内容可以得出答案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这两件事,就是因为鲁迅先生这样的品质,他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和尊敬。
        从文章的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把握文章主题的捷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一方法进行练习掌握,提升学生对于文章主题概括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这样的方式是简单易学的,但不是万能的,在阅读文章中也常会出现文章没有明确中心句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进行主题概括的方法进行准确概括。
结语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可以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分析以及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入手,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理解概括文章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概括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6):21.
[2]程孝珍.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 (018):P.202-202.
[3]马晓宏.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J].学周刊,2020,6(6):132.
[4]李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题理解探讨[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8):113-113.

作者简介:段发友(1981年10月—),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在职云南大学本科毕业,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新街乡闸塘小学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