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治疗慢性咳嗽之中、西医区别究竟为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宋伟光
[导读] 对于慢性咳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定义是怎样的。
        宋伟光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西昌615000
        对于慢性咳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定义是怎样的。其实,对于那些咳嗽时间已经超过3周以上的,并且又没有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在临床中就被称之为慢性咳嗽。有很多人觉得慢性咳嗽并不是什么大病,因为其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好像除了咳嗽也就没什么症状了。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慢性咳嗽,就可能引发其他疾病,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在对慢性咳嗽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又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那么你知道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区别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简单科普一下关于慢性咳嗽之中、西医区别究竟为何吧!        
        西医视角下的慢性咳嗽及其治疗方法
        1、病因
        在西医视角下,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很多种,大多由疾病因素所致,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比如,支气管类疾病,像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可能引发慢性咳嗽;又如,肺部疾病,像肺结核、肺癌等,也会引发慢性咳嗽,并且这类咳嗽多呈现出持续性,有高调金属音,也可能是刺激性呛咳。同时,其他的系统疾病,如食管反流性疾病、鼻后滴流综合征等,也会导致慢性咳嗽出现。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非疾病因素也会引发慢性咳嗽症状,比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情绪中时,就可能诱发慢性咳嗽症状;又如,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抑制剂等药物时,可能到时咳嗽受体被激活,这时就会引发慢性咳嗽。
        2、临床表现
        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咳嗽进行分析,其属于多种疾病的一个基本症状,可作为一种放射性防御动作,比如通过咳嗽可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气道异物咳出。当然,也存在不良影响,比如长期咳嗽会导致呼吸道内的感染扩散;又如,剧烈的咳嗽极易发生呼吸道出血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自发性气胸等病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面对慢性咳嗽时,需要积极找寻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另外,依据慢性咳嗽的症状表现,西医临床诊治中将其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类。干性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而湿性咳嗽常伴有咳痰症状。
        注意,由于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不同,所以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治疗
        在采用西医治疗法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治疗之前,一般会对患者进行一些检查,包括痰液检查、血常规检查、肺部胸片及CT检查、肺功能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查。
        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证实患者不存在其他异常情况时,则表示可排除肺癌等一些器质性疾病,并可采用下述治疗方式进行西医治疗了。
        (1)一般治疗
        如果患者是因接触某些特殊粉尘或吸入特殊气体所引发的慢性咳嗽,则需要与这些刺激性物体减少解除,并要通过调理自身饮食习惯、纠正自身不规律生活习性等方式缓解慢性咳嗽症状。
        (2)药物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所选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中枢性镇咳药物
        该种药物又被分成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种,其中中枢性镇咳药主要是通过对延脑中枢产生抑制达到镇咳的治疗目的,较为常见的有右美沙芬等;而外周性镇咳药,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出神经,以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有效抑制,实现镇咳的治疗目的,较为常见的有苯丙派林等。
        ②祛痰药物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使用该类药物能够促使患者在咳嗽时更好地将气道分泌物清除出来,以此降低患者的咳嗽频率,较为常见的有乙酰半胱氨酸等。


        ③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
        该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控制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的作用,能够起到预防患者病情恶化的作用。较为常见的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等。
        ④抑酸药物
        该类药物的使用能够起到抑制患者胃酸分泌,降低患者食管反流发生几率的作用,以此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较为常见的有奥美拉唑等。
        中医视角下的慢性咳嗽及其治疗方法
        1、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中,咳嗽主要是指那些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证候的肺系疾病。而对于慢性咳嗽,其隶属于中医学中的“久咳”、“久嗽”范畴,由于其病程相对较长,导致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
        在《景岳全书·咳嗽》中,中医学者将咳嗽进行了划分,即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其中,针对慢性咳嗽,薛氏认为大多数诱发其发作的因素都是外感风寒,所以可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不利;而沙氏认为该种咳嗽主要是因患者为阳虚之体,是在受寒邪或异气侵染后所引发的肺小管痉挛,进而导致肺气上逆而作咳。
        除此以外,不同的中医学书籍中,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理解不同,但是终归离不开肺、胃、肾、肝、脾、心等脏腑,归根结底是与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2、治疗
        在采用中医治疗法对慢性咳嗽进行治疗时,中医会详辨病机,审因论治。在此过程中,辨证总以脏腑为纲,并依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分型,最后结合不同兼证施行方药加减治疗。具体如下:
(1)从肺论治
        如果是风热犯肺所致的慢性咳嗽,则可采用清咽汤进行治疗慢性咳嗽,以此达到清热疏风、滋阴利咽的治疗目标,其中配方中的主要中药材有:芦根、连翘、浙贝母、荆芥、僵蚕、蝉蜕、牛蒡子、射干、防风、桔梗。
        如果是风寒袭肺所致的慢性咳嗽,则可采用加味止嗽散进行治疗,其中配方中的主要中药材有:桔梗、白前、苏叶、紫菀等。
        如果是痰热郁肺所致的慢性咳嗽,则可采用三拗蝉蜕百部汤进行治疗,其中配方中的主要中药材有:麻黄绒、杏仁、甘草、射干、金银花、蝉蜕、百部、赤芍、地骨皮、桔梗、枳壳等。
        如果是痰湿蕴肺所致的慢性咳嗽,则可采用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其中配方中的主要中药材有:党参、陈皮、苍术、姜半夏、五味子、大贝母、杏仁、薏苡等,能够起到燥湿化痰、健脾养肺的作用。
        如果是肺阴亏耗所致的慢性咳嗽,则需要以养阴清肺、润燥止咳为主,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进行治疗,其中配方中的主要中药材有: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生扁豆、天花粉、麦门冬等。
        (2)从脾论治
        从中医角度看,脾气虚则聚湿为痰,痰随气升,上逆于肺,发为咳嗽。所以,从脾论治应以健脾补气为主,可选用培土润肺汤进行治疗,其中配方中的主要中草药有:生黄芪、炒白术、茯苓、阿胶等。
        (3)从胃论治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病变极易由肺的经脉对肺部产生影响,最终引发咳嗽症状。所以从胃论治时,应以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为主,可选用旋覆代赭汤合乌贝散加减进行治疗。
        (4)从肝论治
        中医认为,肝与肺为气机升降之通道,肝主升,肺主降,所以对慢性咳嗽进行中医治疗时,可通过调肝理肺实现治疗目的,可选用小柴胡汤加减、黛蛤散合止嗽散等进行治疗。
        (5)从肾论治
        中医认为,肺肾为母子关系,可通过调理肾实现对肺的治疗,所以对慢性咳嗽进行中医治疗时,可选用桑苏桂苓饮等进行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