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琴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2350
疝气属于一种常见病,虽然治疗疝气的方式较多,但手术治疗效果更佳确切,导致人们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但术后护理质量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息息相关。所以,疝气手术之后,需正确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找出危及病人健康恢复的护理问题,并给予合理、正确的针对性护理,以预防疝气复发、切口感染,进而促进疝气病人术后身体康复。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疝气术后如何护理,以帮助各位读者解惑,正确对疝气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一、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疝气术后,需密切观察或监测病人各项生命体征,且术后4至6小时内对病人实施低流量吸氧治疗,并适当制动病人的双下肢。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状态,看其是否出现渗血现象。于此同时,可将适量重沙袋放置在伤口部位,维持12小时至14小时,然后去掉沙袋。若疝气病人为婴幼儿,则需注意伤口保护,避免患儿哭闹乱抓扯掉伤口上的纱布,而引起伤口感染。患儿大小便时,还需保证伤口处纱布整洁,避免纱布脏污引起感染。
(2)阴囊水肿:有些疝气患者术后有可能发生阴囊水肿,因为阴囊位置较低,且松弛,渗液、渗血会积聚在阴囊部位,而形成阴囊水肿。为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阴囊状况,看其是否有血肿、出血等状况,若其出现血肿,且2至3日还没有消退,则进行加压处理。若其出现渗血现象,需抬高阴囊,以改善临床症状。但阴囊肿胀较轻微者,则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发硬现象没有持续加重,则说明阴囊内淤血已经在慢慢消退。
.png)
二、疝气术后止痛护理
疝气患者术后麻醉药效消失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其会引起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若患者是婴幼儿,则会出现暴躁、哭闹不止等现象。为此,疝气术后需加强止痛护理。若患者疼痛感较轻,可通过影视、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其缓解疼痛感。若患者疼痛感比较严重,需遵医嘱给患者注射止痛药,或者口服适量止痛药,以减轻其疼痛感。
三、疝气术后的体位护理
疝气术后,需先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休息6小时,并将软枕垫在病人膝下,呈现膝关节微曲状态休息,以减轻病人腹股沟切口部位的张力、腹腔内压力,进而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感,促进其伤口愈合。术后第2日,可采取半卧位休息。
若疝气患者是婴幼儿,需保持其侧身休息,并将条状柔软的棉质尿布放在患儿阴部,避免患儿小便污染纱布而引起伤口感染。
四、疝气术后的饮食与活动护理
一般情况下,疝气术后患者需禁食6至8小时,若期间病人没有出现呕吐、感染等临床症状,则可过渡到流质饮食,食用软饭、面条、稀饭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病人因呕吐、误吸而导致呼吸道阻塞、呛咳等不良现象。于此同时,为预防术后出现轻微发烧或者便秘,需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忌食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甜食)与刺激性食物(浓茶、生蒜、生葱、姜)。
疝气术后1至2日,固定病人在床上活动。术后3至5日,指导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全身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伤口愈合。于此同时,术后尽早活动,还能有效预防肠粘连等各种并发症。
注意,疝气病人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要守护在其身边,给予正确的活动指导,并鼓励病人自主完成活动。往后的下床活动,需叮嘱家属守护在患者身边,避免患者跌倒摔伤。若疝气患者是老年人,需适当推迟下床运动时间,并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
五、疝气术后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疝气患者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尤其是老年病人,因身体素质、手术史以及慢性病的影响,术后会出现严重性的负面情绪,表现为焦虑、郁郁寡欢等现象,甚至还会担心疝气复发,而影响治疗积极性。为此,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待其出现不良情绪迹象时需给予心理疏导,并给其讲解疝气相关知识,包括疝气产生原因、治愈案例、注意事项等,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消除负面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与治疗积极性。
若疝气患者为低龄儿童,护理人员要热情、主动、和蔼的和患儿交流,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其战胜内心的恐惧,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促进其身体康复。
六、疝气患者的出院指导
待病人要出院时,给予全面性的出院指导。首先,叮嘱病人术后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受凉而出现咳嗽。同时,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即咳嗽时按压住切口,避免腹压增高影响伤口愈合。其次,叮嘱患者做好切口清洁,避免其污染而引起感染。且伤口不可沾水,可采取擦澡方法清洁身体,待伤口愈合后才能正常洗澡。伤口愈合期间,若伤口部位出现痛、红、出血、热、肿、渗液,或者伴有高烧等现象,需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最后,叮嘱病人定期来院复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诊治,以免疝气复发。
上文内容即是疝气术后护理知识,需从病人心理、身体等两方面入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详细评估其心理状态,然后及时疏导、处理存在的护理问题,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