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晶晶
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 邮编 20006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2例)以自我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n=12例)以社区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1年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治疗情况有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情况与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有助于提升患者自身控制能力。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时期。主要由于患者肥胖、长期饮食含量糖分高等因素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严重可造成身体器官出现病变、衰竭等状况,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此外,糖尿病具有遗传性,患者直系亲属患病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格列奈类等药物,并且还需要患者自身控制饮食习惯,控制饮食等[2]。本次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以此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等部门批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入至对照组(n=12例)、观察组(n=12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最小患者年龄为46岁,最大患者年龄为6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55±2.7)岁。在对照组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7例,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60±2.8)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2)未采用其它治疗方法;(3)均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患者。
1.3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自我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式,如下:
①心理干预: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在心理方面引起低落、恐慌等情绪,因而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首先,医护人员要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安慰,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还要向患者讲授糖尿病有关知识,并让他们正确认识到糖尿病治疗措施。
②饮食指导: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饮食上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食物,控制糖分摄入,多补充有机蔬菜。医护人员叮嘱患者每天定时定量就餐。
③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应适当进行适当进行运动,适当休息。适当运动不仅可增强患者免疫力和末梢组织,还能减少降糖药等药物的剂量,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自身体重。适当休息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精神状态,减少心理压力。
④正确服药: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需按时服药,正确服用药物剂量,不能随意增加剂量或减少剂量,并注意自身血糖情况变化,遵循医生的叮嘱,如有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反映给医生。
⑤定期电访:医务人员采用电访形式定期向每位患者询问服药情况、血糖变化、饮食习惯、有无适当运动和休息等实际情况,以便于向出现问题的患者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有助于患者提高治疗信心。
1.4效果判定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从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四方面进行品谷评估,问卷一共包含40个细目,每方面10个细目,每条细目规定得分是1~5分。得分越高的患者治疗情况越好,生活质量也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对比
临床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为角色功能(1.55±0.52)分,身体功能为(1.24±0.32)分,情绪功能为(1.67±0.74)分,社会功能为(1.64±0.89)分,总分(4.21±2.50)分;对照组患者为角色功能(1.54±0.41)分,身体功能为(1.76±0.89)分,情绪功能为(1.59±0.67)分,社会功能为(1.58±0.76)分,总分(3.97±1.78)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小(角色功能:t=0.052,P=0.958;身体功能:t=1.904,P=0.070;社会功能:t=0.177,P=0.860;情绪功能:t=0.277,P=0.783;总分:t=0.270,P=0.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为角色功能(3.33±1.88)分,身体功能为(1.66±0.15)分,情绪功能为(3.51±0.56)分,社会功能为(3.79±1.54)分,总分(4.53±1.76)分;对照组患者为角色功能(1.34±1.32)分,身体功能为(1.43±0.29)分,情绪功能为(3.12±0.23)分,社会功能为(2.43±0.99)分,总分(3.22±1.21)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小(角色功能:t=3.00,P=0.002;身体功能:t=2.440,P=0.023;情绪功能:t=2.231,P=0.036;社会功能:t=2.573,P=0.017;总分:t=2.124,P=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习惯不良、遗传等多种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若不重视治疗则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更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造成一定的负担[3]。目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涨趋势,并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较多中年人开始出现糖尿病初发阶段。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是长期的一个过程,要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和饮食习惯等,并且预防一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长期服用药物。但目前多数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程度不足,认为患上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从而丧失治疗信心,造成心理负担过大,影响生活质量[4]。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自我护理治疗,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进行治疗。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治疗,即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定期电话随访方式。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一定的治疗信心,安抚他们的心理状况,减轻心理压力;在患者饮食上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主要选择低糖分、蔬菜等食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控制体重,降低药物剂量,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并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服药,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在药物治疗上出现的不良状况等;此外,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电话访问,询问患者的日常饮食情况、血糖变化、体重变化等情况[5]。相比较传统的护理方式,社区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从而帮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数,并且在患者生活质量上有明显改善,因此在糖尿病治疗方式上应大力推崇社区护理干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梁囡囡.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0,17(5):158.
[2]陈英.探讨社区糖尿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0,(11):278.
[3]卢青.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