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6期   作者:钟云飞
[导读]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市政给排水设计提出全新要求。

        钟云飞
        南宁市南水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市政给排水设计提出全新要求。现如今,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海绵城市理念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有效解决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优化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促使设计规划更加的科学,极大地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在此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其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点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海绵城市;意义
前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在排水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对市政排水设计的有效性、实用性越来越重视,不断完善其科学合理性,保证市政排水设计的渗透性,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指的是将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促使城市具有海绵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吸纳性和弹性,在面对城市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性。海绵城市在建设时,总体思路主要是以城市建设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为基础,在然后按照水源的分配情况,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传统的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只重视城市给排水功能,而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更加重视给排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结合等方面的结合,使其形成具有多功能的城市给排水循环系统。在设计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项目时,应当先对城市的排水功能进行分析,针对其薄弱、降水多等区域,设计合理的方案,实现给排水资源的利用。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地下水资源逐渐的供不应求,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严重缺水的问题。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能够优化水源与排水系统的关系,使得地表水经过过滤层后,能够补充道地下水中,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情况。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海綿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的防止城市的洪涝灾害,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城市的干旱灾害,防洪防涝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不仅仅能够提高城市本身的防洪防涝,灾害减少积水对城市道路的破坏力,也能够在干旱时期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突破季节的限制。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之下,可以充分的将雨水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调配,能够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给水设计
先预测总的用水量,并且通过合理的方法分析实际的预算结果,把水资源分布当做基础,建立起完善的给水系统,发挥出给水系统的功能,充分应用资源。然后,明确城市的地形,做好水资源储备工作,加强对用水量大的地方展开管理,比如尽量将用水量较大的时间段安排在丰水期,确保水量合理供应。加强应用自然水资源,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水资源供给结合起来,转变传统供水理念,将水资源供给与人们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排水设计
        人行道设计
         对于人行道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是硬质路面,通透性相对较低,导致雨水在路面中大量聚集,若遇到寒冷天气还会出现结冰的冰块,这在较大程度上给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海绵城市理论对路面进行设计,能够较好提高路面通透性,为雨水及时疏通提供助力,使雨水进入地下,以此保证水循环。此外,车行道在设计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长期维修,在此基础上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地标下铺设非透水性材料,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雨水对其的冲刷,降低对路基的损害,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质量,为我国城市化全面建没奠定坚实的基础。


        车行道设计
        与人行道相同的一点是车行道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要以不透水的路面建材为核心建材进行建设,这样不仅导致积水,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城市整体道路地下水供应出现不足。因此,设计车行道时应给路面表层采用渗透性的材料,在底层采用渗透性的材料。如此结合起来既避免雨水沉积的问题,还能有效改善因为水而造成道路根基损坏问题[4]。
城市广场设计
        由于城市中存在诸多大大小小的广场,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也需要将其考虑在内。由于广场相对于路面而言其荷载相对较小,可以采用透水砖路面的形式,或者也可以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形式,在广场的下方应设置生态雨水滞留池,以便收集雨水,而收集到的雨水可以作为广场景观水体的补充,譬如喷泉、水池等,也可以用作广场清洗用水以及广场绿化带的灌溉用水。
附属设施设计
        路缘石、路肩边沟在设计规划的时候也需要遵循海绵城市的理念,要通过强化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促使市政道路给排水规划设计更加的科学。例如,平缘石的高度需要和附近的路面的高度保持一致,更好地将雨水引导流向绿化带、雨水口,从而有效的减少路面积水;立缘石要比附近的路面高度超微的高一些,将立缘石进行豁口、打孔处理、间隔式摆放,确保雨水顺利的进入绿化带。路肩边沟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植草沟的方式,既有效地提升了道路设计的美感,减少堵塞,还能起到较好的净化雨水的作用。
        绿化带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为绿化带设计提高科学的指导方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过滤雨水,在雨季经常会出现长时间降雨和突然降雨的情况,雨水中常包含着一定的有害物质,所以在回收利用雨水时要先过滤其中的有害物质,将处理合格的雨水资源用于城市绿化。第二是收集雨水,在铺设绿化地带时选择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当雨水渗透到底下时能够汇集于绿化地带,绿化地带一般铺设在市政道路工程下方大概20cm,保证雨水能够顺势流进道路旁边的盲沟中。第三是可以降低排水负担,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因此在市政排水设计期间,设计团队要根据绿化地带的地形设计导流管道,城市的强降雨会带来大量的雨水,管道的设计质量关系到城市的蓄水能力和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后是排放功能,通过连接绿化地带的管道和地下管道,使雨水可以经过排水管道流出,城市降水量超出绿化带承受范围时,雨水就可以经过地下管道网络流入地势低的地方储存起来,降低绿化地带的储水负担。
污水处理系统
 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工程建设会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如何科学合理对其进行处理排放,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城市面貌。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将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和城市污水排放管路合理结合,深入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净化技术,对城市基本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改善,提升给排水管道实用性,完善区域水资源平衡性设计,将可回收利用的雨水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水分流处理,保障污水排放管网设计满足城市规划需求。
3、水生态敏感区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将水生态敏感区域纳入到非建设用地,将其设计为禁建区域范围内之后,规划城市蓝线。水生态敏感区的规划设计需要与城市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雨水超标管理系统联系在一起,将其联系在一起形成径流排放系统。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合理规划城市的建设规模,防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无休止蔓延,提倡节约型开发建设模式保证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具备良好的呼吸功能。在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形和汇水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雨水的排水区域、排水出路;还需要主义保护自然径流通道,修复自然径流通道。适当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选择利用雨水花园、湿地等影响开发设施的场合控制径流流向。
四、结语
  综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的科学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地理区域特点,做好给水、排水设计,有效收集、净化并循环利用雨水,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程琳.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339.
 [2]郑对霞.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6):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