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
无锡海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2018年,我国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文均成为新导则规范),当新导则规范开始正式实施后,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要点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规定,使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大,本文正是基于新导则规范,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和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导则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引言:自从2018年新导则规范正式实施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开始呈现出明显差别。也正是通过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科学选址、总图布置、规划布局、方案设计,并能够就环境监测布点进行分析,更好地降低项目建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不良影响,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
一、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在新导则规范下,当对不同的项目工程评价等级展开项目评价工作时,应当将本项目工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列清楚,并能够按照新导则规范中具体内容,筛选评价因子。当完成项目评估工作后,需要加强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整合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导则规范中,PM2.5也开始成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因子。与此同时,当进行项目评价时,需要评估人员能够从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项目建设年限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定现阶段大气环境中环境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当评估人员进行项目等级评价时,主要流程如下:第一,收集数据资料,对有关污染物排放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客观性。第二,项目计算。通过借助污染物模型对大气环境影响范围进行初步计算。第三,等级评定。评估人员通过借助第二步计算得到的影响范围,将其应用于项目评价工作中,完成等级评定。
需要注意的是,当新导则规范开始正式实施后,影响值D10%已经不再适用。如果仅仅观察Pmax区间分布,在新导则规范中直接将其划分为一级评价。与此同时,当展开评价等级工作时,还需要按照以下规定内容严格展开评定工作。第一,如果一个检测项目同时具有多个污染源,则需要根据污染源的类别,分开计算不同污染源的Pmax,进而完成等级评价工作,一般是将等级最高值看作是检测项目的评价等级。第二,如果污染源原料成分是高能耗燃料或者高污染燃料,编制环境也将会直接对项目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将评价等级提高一级,进而完成等级评价工作。
二、污染调查与分析
当评估人员进行污染调查和分析工作时,需要将检测项目中的所有污染源进行调查,并能够对周边区域环境内的污染源进行评价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确保污染源检测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最终形成的污染源评价结果正常。当评估人员进行污染源调查工作并编制报告书时,评估人员不仅需要对物流运输、物料信息进行分析,还需要对最新增加的交通运输移动源内容进行评定[1]。
除此之外,如果评估人员是在进行二级评价项目目录,还需要展开全面调查,对现有项目,以及各种可能会被替代的项目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果评估人员是在进行三级评价项目时,评估人员不需要再对现有污染源展开调查评定工作。如果检测项目是某城市最新建设的道路工程,评估人员不仅需要对基本的项目信息展开调查工作,而且还需要对道路运输车辆和车辆排放污染等内容进行评定。整个调查过程应当保证收集数据信息切实可信,保证评价结果。
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资料
当评估人员对不同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信息进行评估时,需要将重点集中于两方面,分别是大气环境日平均浓度和标准值间的差值。当完成空气质量信息评估工作后,评估人员需要对评估情况制定详细报告,并对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等指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促使整个报告内容更加规范、全面。需要注意的是,项目评价工作时间有限,所以当评估人员对某个工程项目进行评定时,很容易出现数据监测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在此情况下,需要评估人员能够按照新导则规范的具体内容调整项目监测情况,如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等。
当评估人员对气象资料展开评估工作时,第一步应当从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观测站的的角度对气象资料进行判定,在确保气象资料数据信息真实的基础上,判断气象调查内容是否能够达成大气环境质量检测评价等级的基本要求再展开后续评估工作。只有气象资料切实可信、数据信息准确完整,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当评估人员展开具体评估工作时,应当尽可能保证气象资料的连续性,对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信息展开分析,并能够对风速、风向等气象资料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如果评估人员需要对不同的评价项目展开选址时,应当将超过20年的风向玫瑰图放在重要位置,对于没有风向导向图的区域选址工作,则需要将重点放在不同环境区域的环境敏感点[2]。
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自从新导则规范实施后,如果评估人员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项目类别是一级评价项目,就需要按照预测模型展开评价工作,如果项目类别是二级评价项目或者三级评价项目,并不需要对应展开预测评价工作,虽然二级评价项目并不需要展开相应的预测评价,但是需要就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具体前面计算。当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工作时,应当尽可能选择符合环境质量指标的评价因子,并在预测过程中,预测项目范围也应当大于评价范围,确保预测结果全面。
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过程中,应当将环境评价报告的附件资料检查清楚,并能够根据报告内容,切实说明包括地形输入文件、预测浓度输出文件在内的各个文件数据资料。当展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工作时,应当将评价重点放在对项目选址、区域内污染源排放、污染防控措施的分析,进而透过各项数据信息明确合理的污染源排放方案,并能够对污染眼排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促使评估结果更具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当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应当充分考量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现状监测值最大值的叠加影响。
此外,当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显示,该评价区域内已经出现超标问题,则需要评估人员能够充分考量评价区域的项目背景资料,其中包括环境敏感区如何分布、地形结构信息、用地规划项目内容等,从而展开全面判断,对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范围进行分析,促使评估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五、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隔离需要按照新导则规范严格执行,在展开具体评估时,需要评估人员注意无组织源排放是否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如果出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超标的问题,则需要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划分。对于长期居住在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内的居民,应当根据居民的现实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搬迁方案或者调整项目方案,尽可能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对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新导则规范开始正式实施后,我国大气环境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都开始出现不同方面的改变,这就需要评估单位和评估人员能够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应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进行全面评估,保证评估结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刘景帅.总量控制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技术支持[J].科技资讯,2020,18(19):71-72+75.
[2]郭武,陈鹏.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J].环境与发展,2019,31(09):28+30.
作者简介:姓名:宋杨(1987.04.1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吉林四平,学历:研究生;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