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6期   作者:曾浩
[导读] 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投入逐渐增加,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环。
        曾浩
        广西北部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科研投入逐渐增加,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想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必须运用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掌握污染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对症下药。本文在此从环境监测技术的意义和应用现状出发,对当前阶段几个关键的监测技术的应用要点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应用
前言: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的工程,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程当中,应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改进与完善,一实现对多样性环境的监测,从而让其能够更好的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含量进行监测,以此来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通过环境监测将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最基本的保证,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背景调查、现场采样、优化布点以及数据收集等,主要是通过计划环境监测方案然后对该区域环境进行采样,然后根据采样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最后获得环境的综合信息。
        环境监测的一般流程是现场调查、布点、收集样品、处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评价,并写出相关的报告,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的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律法规,保护人类健康。在社会效应上,环境监测能够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走向和危害范围,为及时有效地控制污染提供动态监测数据。能够为生产经营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提供服务性监测。此外,环境监测可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进行验收,还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三、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起步相对比较晚,但如今也已初成规模,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加大对监测仪器的生产的投资规模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而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由操作间断性发展为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四、几个重要的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1、物理化学科学技术
        物理、高分析化学、分许化学等各类学科的深入研究发展,也不断的应用于环境监测方面,包括DOAS技术、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等。其中DOAS技术的作用在于监测大气中各个成分的浓度及其变化。而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能够深入研究被污染的水体或者其他的天然水系的微表层,全面掌握水体性质的变化。
         2、3s技术
        (1)GPS技术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具有高精度、自动化、全天候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利用GPS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被监测目标的动态化跟踪监测。例如,将GPS技术应用于动物监测领域,通过对被研究动物的长期有效监测,监测者可以根据GPS技术反馈的动物行踪,了解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可能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等。GPS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被用来监测无生命物体。

例如,通过对某一地区汽车数量的监控,计算推测出可能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并根据尾气排放量,推导出可能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尾号限行等手段,降低该区域的汽车使用率,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减少大气污染对人类身体造成的巨大伤害。
(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GIS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以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上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在环境监测中,GIS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功能是进行区域环境和资源动态分析,建立动态数据库的最佳手段,是综合处理与分析多源时空数据的理想平台。GIS 能通过对多源的信息综合、复合图像处理及其三维图像显示技术的综合应用,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地监测及模型模拟的情况下,GIS还可以迅速地完成多维、多元复合分析,能使我们快速分析出某一特定区域环境的综合信息,为生态环境的专题研究、规划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决策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工具。
        (3)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已经在环保部在对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当中得到应用,并且在内陆水环境和赤潮监测、秸秆焚烧、区域空气污染监测、沙尘暴监测等项目上有巨大的成功,为获取环境监测和支持环境管理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列入环境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环境监测、执法、环境应急、生态保护、核安全监测等。通过研究、实践和应用,环境遥感系统主要由HJ-1A/ B卫星代替来自其他卫星的空间数据和航空数据提供数据源。同时,应用操作系统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和生态环境已经设置了环境卫星数据分配,结合了卫星遥感随和空中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应用系统,从而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对广泛的区域采取快速和动态监测功能。每天都有大量的监测报告通过卫星回馈到环保部,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3、生物监测技术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为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项以多种学科为基础、以DNA重组技术为标准、集环境工程、计算机以及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现代化生物技术,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生物大分子具有预警性、特异性等特点,所以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对生态问题如分组适应性等内容进行阐述,来将生物以及环境制约机制揭示出来。在生物技术中,PCR技术作为一项与DNA天然复制类似,能够获取生物某种特异性的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水质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中的指示菌与致病菌,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来实现监测某一区域环境质量的目的。
        4、信息监测技术
        环境属于一个很大的范围,人工监测工作量大,效率低,很多监测工作无法完成,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比如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其网络结构为层次型结构,最底层是传感器节点,即在监测领域内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节点布置,方便对环境变化的监控,及其他信息的收集。上部层次为传输网络,即节点在收集到环境有关信息后,需要通过网络途径传输至基站进行下一步传递。基站属于另一层次,即和网络相连的计算机,能够把收到的数据信息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且为了能够存储大量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基站通常建立有专属数据库,可以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PLC技术又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现代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装置结合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自动化多种技术,硬件配置优越,具有滤波、屏蔽等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外部干扰,即便在恶劣天气以及环境较差的地方也能应用。同时,该装置结构设计非常全面,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且还耐高温、抗震,适用于对水质、河水水位的远程监测。
五、结语
  综上,环境监测技术不仅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实际监测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环节监测技术,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创新管理和监督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辛朝.探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科技与生活,2010,18(24):98.
 [2]杨婉平.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民营科技,2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