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民
中基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天然气热电联产的环境效益受到高度重视。加强对天然气热电联产发展的探索和分析,了解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对此,文章主要对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天然气热电联产;发展;困境;
天然气发电在负荷稳定、环保、调峰、占地、用水量、能量转换效率、事故率、事故后危害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天然气与热力联合发电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替代大量城市燃煤供热,产生更多的环境效益,而且清洁环保的优势尤为突出。热电联产系统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型社会的要求,这是改善我国电力结构和清洁能源比重的重要技术途径。
1 天然气热电联产的优势
1.1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利用效率高
天然气热电联产技术方式是对天然气发电机组进行余热利用,发电机排烟管排出的废气温度高达 560℃,通过热复用装置(废气锅炉) 吸收废气的热能,同时把发电机排烟温度控制在100℃~130℃左右,在生产热能的同时,也使发电机更有效,更经济地运行。热电联产,便可有效地避免天然气单纯供热或发电造成的热损失,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1.2 燃气热电联产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
电力负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季节性和日峰谷差大,且逐年增大。传统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一般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运行,很少参与调峰。以燃气轮机为代表的天然气热电联产系统具有很强的调峰能力。这为天然气热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为提高工程经济性提供了新途径。
1.3天然气热电联产具有明显的环境指标优势
燃煤电厂的排放情况:一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为 2.66-2.72吨。1 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产生 7.5 m3,一吨煤碳燃烧产生 10500标立方米干烟气量。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一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 11 标立方米干烟气量。电厂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发电,燃烧后基本不产生烟尘灰渣和二氧化硫,发电后非常洁净和环保,噪音也比常规燃煤电厂小。
经过处理,天然气热电联产尾气排放温度只有90℃;另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烧后的尾气主要成分为水和二氧化碳,基本上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发电企业煤改气后在环保方面其烟尘排放量为零,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为零,排放的氮氧化物也将明显降低。
2天然气热电联产发展困境
热电联产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实现所谓的热电联产节能减排,一些地方安装了天然气热电联产发电机组,发电能力是有所提高,但由于缺乏完善和配套的供热网,余热供热并没有充分凸显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光伏、风电等项目的投产。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力需求不断的减少,这样就直接的影响了“以热定电”的热电发展,一些人就对“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方式产生了一些质疑。在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热电联产在东北地区大中型城市的占有率在60%左右。但是在全国范围中分析可以发现,热电机组并没有配置储热蓄热罐,这无疑制约了其持续发展。例如,在北京,对四大热电中心年总供热能力分析,其每年供热约6000万GJ左右,但是并没有大型的储热蓄热装置,这样就会导致在发电需求量受到限制影响的时候,其外网的供热量就会显著减少。
而我国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蓄热储热装置,主要就是因为蓄热罐主要就是在热负荷低谷使其存储热量,而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供热领域新增供热量要远远低于新增供热面积需要的热量问题。
也就是说,供热状态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我国倡导风电全额消纳,造成了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运行出现的调峰能力不足状态显著,这样就使得在“三北”地区中电网舍弃了风能发电。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我国的电力需求逐渐减缓,利用配置蓄热装置的方式增强机组调峰能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消纳方案,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3 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背景与趋势
热电联产是实现能源转换技术的一种大规模途径,也是一种高能量转换效率的用能模式。煤和天然气是一种高级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热电联产可以产生高温热能进行发电,将余热供暖,它可以实现高品位能源的梯级应用,有利于工业区蒸汽的利用,提高高品位能源取暖。在分析能源等级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热电联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最早应用热电联产功能、余热供热的城市是北京,至今为止集中供热面积已经在2.5亿平方米,这也是全球较大的利用热电联产余热集中供热的企业。热电联产余热供热可以提供北京百姓供热6.1亿GJ,这样可以有效减少6000多座锅炉房。而此种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热电联产行业规范管理的相关问题,也关系到热电联产行业技术创新以及发展的主要问题。
天然气系统因为受到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天然气系统对安全条件和状况有着严格的要求。与煤炭能源相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但也存在着清洁燃烧等问题。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氮氧化物。热电联产余热是工业余热的一部分,在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余热排放。然而,传统的工业模式存在着工业废热能量密度低,无法提取和利用的问题,大部分的废热将被排放到大气中,这将造成能源和污染。随着各种热泵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废热才得以解决。
4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我们要认识到,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天然气热电联产的方式,减少燃煤污染和环境污染。例如,在实践中,在一些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天然气热电联产供热。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促进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天然气发电厂的用气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对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以下几点进行:
4.1 完整政策,实现气电价格政策
从政策上看,要研究鼓励燃气发电的政策法规,完善天然气发电,实现天然气与电价的联动机制,要促进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还要明确对燃气发电进行定位,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对策和手段,明确燃气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并结合自身经济能力制定配套政策和手段。同时,要出台相关的燃气电价政策。要制定“峰谷分时”电价制度,实现气电价格联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还应建立专门的调节基金,重视燃气发电企业的补贴,为热电联产的发展奠定基础。
4.2 完善天然气发电标准
基于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分析,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来说会下降45%左右。天然气发电产业也会呈现快速扩张的状态,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有必要完善相关标准和要求,才能更好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天然气热电联产模式。
5结束语
对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对现阶段我国天然气热电联产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了解天然气热电联产在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国内外先进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实际状况,整合资源,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推动天然气热电联产的持续发展,这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利用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林.有关热电联产发电厂发展及供热效益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2)
[2]侯晓勇,梁亚红.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J].暖通空调,2016,46(2)
[3]张广宇.基于全社会成本的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4]赖坤山.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冷热电联产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