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洋 郭峰 何山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建筑空间和层数的追求,建筑工程将更多地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可在较高位置搭设水平混凝土模板,并可施工较高水平的支撑体系,满足高层结构、大跨度设计建筑的施工需要。为了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施工人员需要掌握每项施工技术的要点,注意施工细节,为施工安全增加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技术
前言:目前,人们对民用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效优质的建筑和民用建筑显然离不开高支模技术。高支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承载力。高支模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施工的失稳问题,为建筑与土木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概述
模板高度大于4米的模板支架属于高支模,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要求和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纵向、横向和竖向支撑点。同时,当支撑高度大于8米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支撑体系,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高支模施工难度大,危险性大,对设置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求高。虽然这种施工技术已经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应用中仍然容易产生质量和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和处理。现阶段,对建筑美学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不断提高相关建筑标准,完全按照既定的技术要求完成相关模板支撑和混凝土浇筑施工,消除遗留的任何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
2.建筑施工中高支模的分析、设计与安装
高支模主要涉及的建筑材料有模板、木方、扣件、钢管等。模板通常由16毫米厚的木模板制成。木方规格为50mm100mm2000mm,所用钢管为48.33.5mm普通钢管。扣件拧紧力矩的标准范围为40 ~ 65n ?m,对于高支模结构的设计,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基于大跨度、大荷载、高高度的特点,参考科学数据,设计出安全的高支模方案。高支模系统的安装需要提前规划一个完整的安装过程,以保证高支模系统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是加固地基,对高支模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其次是立模,安装剪刀撑,最后是加其他管件加固高支模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应对架体的垂直度和标高进行校正和加工,防止出现较大误差。模板部分需要安装柱模板、楼板模板、梁模板,柱模板部分要加柱箍,楼板模板在上木梁和下木梁之间用木梁以排列的形式加固。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梁模板的承载力,梁模板需要在主梁模板支撑立杆安装完成后安装,模板在立杆顶部的支架上重新加固。
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及工艺研究
3.1模板安装和搭设技术
在安装高支模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要做好安装高支模的准备工作。掌握模板安装涉及的技术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梁线位置,要确定。之后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精确控制。为了保证梁线位置的准确性,操作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种施工仪器,并通过仪器确定轴线。建筑模板时,应注意使用高支模材料,必须选择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这也是高支模技术的重要环节。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充分调查市场上的高支模材料,选择最适合建筑工程的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成本最低的材料。此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模板结构的稳定性
3.2地板支架顶部安装
安装地板的关键是提前规划设计好总体平面图,以便于地板支架的安装。需要提前计算楼层的水平高度,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标注轴线和横梁【2】。然后按照标明的位置和设计要求安装脚手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安装加强支架。
同时,支架的两侧应锁定对齐,使相邻的几个支架能够有序排列,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标准。
3.3外框梁柱施工技术
根据相关工程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建筑框架梁、柱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是高支模施工中的一个技术难题。由于外框梁柱结构属于高施工位置,且梁柱结构分布较为密集,相关工程施工人员如果按照正常的工程施工步骤进行施工,无法确定相邻建筑梁柱之间的间距和参数标准,给整个外框梁柱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在外框架柱的安装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施工技术,将两块板的内部提前浇筑,然后在浇筑工作中记录梁柱的关键配置参数。最后对梁柱主体结构进行两次加固,有效保证了矿外梁柱的结构稳定性。框架结构和梁柱支撑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停止加固工作,将柱梁结构下方的水平拉杆直接移动到梁柱两侧的相应位置。脚手架部分和梁柱部分可以水平状态连接。同时对外框架和梁柱进行进一步加固,保证外框架梁柱与脚手架结构之间的稳定性,从而全面提高高支模结构的整体施工安全性。在工程施工中,相关工程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高支模的施工工艺和相关控制标准,避免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4支撑系统安装要点
(1)确保各部件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以免移位或变形。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有保证支撑体系稳定的措施。模板支撑立杆需要多层搭接时,应采用对接,下立杆支点应一致,上、下立杆中点在同一垂线上,并应设置底座和垫板。(2)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先在梁下、梁两侧设置立杆,然后按两侧1m的间距依次展开布置。在大跨度梁的底部,应根据梁的跨度适当起拱。主次梁的连接应按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为了保证构件不变形,梁底模板中间要加一排支撑。
3.5混凝土浇筑施工
模板和混凝土施工有很大的相关性。浇筑前,应先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确定合理的配合比。其次,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按浇筑工艺进行施工。梁柱的不同构造部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构造设计。比如墙柱和梁板需要分开浇筑。第一,墙柱要浇。混凝土养护达到70%后,剩余部分应按顺序浇筑。由于高度的原因,墙柱应按每500mm层的厚度分层浇筑。上下两层应控制浇筑时间,柱子应重新浇筑,以充分保证凝结强度。为了保证浇注质量,高支模的拆除在整个工程实施中也是极其重要的。需要保证相关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拆除工作。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首先需要通过施工人员的自检,确保表面平整度和强度符合要求后,经技术人员检查确认后才能拆除。拆除时,应自上而下,由两侧向中间逐渐拆除,由非承重区向承重区拆除。同时,为了避免影响模板的回收,模板在拆除时必须做好保护,以免损坏模板。
结论:高支模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这种建筑技术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建筑业的稳定发展,也为我们社会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操作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一些技术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陶雁.建筑工程中高支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2):52-53.
[2]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8):150-151.
[3]李鹏.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