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秋
天汇建筑工程设计(广州)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中山528400
摘 要:地震作为不可抗拒性自然性灾害,会导致国民出现较大的损失,由于其不可预测性较强,可能随机就爆发。若是出现高等级地震,还会有余震出现,为建筑安全带来较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设计要点,希望对设计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抗震设计;作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关键性因素,建筑设计不但需要对结构、材料进行选择,确定出施工技术和方案,与实际相结合,满足施工具体需求,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设计抗震功能之前,首先需要注意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建筑设计都是经过了设计师的精密计算与反复推敲,因此想要改变结构来提升建筑抗震性能属于非常困难并且也非常危险的行为。提升抗震性能的过程中,改变结构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根据施工预案中对于各个位置加强布局,从而保障整体结构质量【1】。这种改善的方法能够在保障原本设计结构不改变的情况来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原理并非是加固,而是保障各个受力点之间的受力逐渐均匀,因此在地震来临时不会轻易形变,也就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图1 建筑抗震设计流程图)。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抗震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施工,那么后续进行抗震性能加强就会导致非常困难,因此加强抗震性能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来对抗震设计进行约束。在实际加强的过程中想要将各个位置的部件进行加强,材料无法改变,那么就需要加强面积,这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浪费。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到非常多的问题,因此属于较为复杂的流程,需要考虑到全面的设计内容。
.png)
图1 建筑抗震设计流程图
2、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2.1、重视建筑体型
建筑使用的过程中,平面形状以及整体主体都决定了建筑的体型,如果建筑较宽,虽然降低了高度,但是平面过大,属于地震当中受损最严重的位置。在唐山地震中,受损最终的位置就是侧翼过多或者平面较宽的位置。如果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将平面的形状修正成为简单一些,那么就会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损害,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让空间形状过于复杂,这会导致建筑在地震中尽量降低受损。方形、圆形、矩形、扇形都属于在地震当中维持较好的形状,因此可以将之应用在建筑平面上【2】。除了平面之外,建筑立体空间形状也决定了建筑的体型,立体空间形状方面需要注意尽量维持对称,防止体型也随之出现不对称,这代表着建筑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扭转反应。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抗震,需要注意控制建筑体型,一方面尽量使用恰当的形状,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保障对称。
2.2、重视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属于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反映出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实际需求。因为在建筑平面布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维持结构的对称,其中包括质量均衡、刚度平均、对称协调。地震一旦发生,如果建筑左右两边质量相差过多,就会导致扭转现象发生,也就是互相拉扯坍塌。除此之外,在这一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平面布置方面已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尽量将抗侧力构件进行应用,这能够将实际实用需求与抗震要求进行融合,对于建筑来说有助于发挥出基础作用【3】。
2.3、重视竖向布置
建筑在竖向布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刚度以及质量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会对抗震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竖向布置一般都应用在单层或者多层的建筑当中,这是由于每层使用过程中发挥的功能都各不相同,如果不进行处理,很容易导致上下楼层之间的质量不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建筑都存在着这种上下墙体不一的现象,尤其是支撑柱,有些楼层有支撑柱,但是下一层往往就没有,这种墙体不连续的现象都将会影响楼体对地震力的处理。除此之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剪力墙的作用,剪力墙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应用到底,如果中断就会导致剪力墙的受力出现问题,不利于抗震工作的开展。例如,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很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发生了整体坐落,这就是由于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同楼层之间的受力不均匀。在竖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将剪力墙应用到底,不要中断,并且要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出现地震扭转现象【4】。
2.4、科学选择地基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注意抗震理念的运用,同时也需要注意抗震设计与房屋建筑自身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整体效果。合理且科学地运用不但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同时也能够保障人身安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高度、承重量、整体布局、功能设计等等。为了可以规避地质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规避建设工程建设于地质危险地区,需要合理地对建筑基地进行设计与选取。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首先,选取建筑地基需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进行合理化选择,把房屋等各类建筑物建立于地质比较均匀的土层与岩层上。其次,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进行检查与勘探,对土质结构与地壳、地下水状况细致分析,科学性对地基进行选择。最后,有关建筑审批部门,需要严格依照施工设计报告审核,保障地基有效性与科学性【5】。
2.5、合理选择材料
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选取,对结构实施合理与科学化设计,促使建筑物抗震性能大幅度提升,保障工程稳定性。第一,在对材料选择的时候,需要依照地区实际状况,选取抗弯曲力强、承载能力高的材料。第二,设计时,可以选取出稳固性较高的三角结果将传统方形结构替代,保障建筑工程所具的防震性。
2.6、设置抗震防线
防震设计需要将抗震防线引入,把建筑工程结构内小结构实施有关的抗震保护。因为结构部分相对较小、比较复杂,些许脆弱,要将抗震防线进行设计。在遇到地质灾害的时候,抗震防线可以发挥出关键性功效,规避地震导致建筑工程出现坍塌。
结束语:
? 综上,地震灾害出现会导致国民生活与生产有巨大负面性影响,现阶段我国还不能够对地震灾害进行精准预估。对此,需要建筑防震设计,保障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王祖华.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写真地理,2021,(3):183.
[2]周亮.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砖瓦世界,2020,(12):108.
[3]李美辰.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26):121.
[4]王雷.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11):77.
[5]贾月,杨苓.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城镇建设,2020,(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