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林林市政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造成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路面病害的综合整治是提高道路运营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天目中路(乌镇路—浙江北路)道路大修工程实例,分析了改性沥青在道路修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道路大修;白改黑;加铺改造;沥青面层;施工控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目中路(乌镇路—浙江北路)道路大修工程,道路长度为824米,具体实施内容:对天目中路(乌镇路-西藏北路)水泥路段白改黑改造,对天目中路(西藏北路-浙江北路)右半幅机动车道基层翻挖重建,其余路段铣刨加罩;局部结构不足处翻挖重建;全线翻排水泥混凝土侧平石;全线人行道进行翻挖重建至建筑物边线,并按规范设置盲道;修建进口破;对雨水口、雨水连贯进行翻排;调换自调式防沉降窨井盖框;同时对道路其他附属设施进行维修。
本工程车行道翻挖重建结构采用4cm SMA-13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8cm 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0cm沥青碎石,10cm碎石。车行白改黑结构采用4cm SMA-13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8cm 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5cm沥青碎石。车行道铣刨加罩结构采用粒径为4cm的SMA-13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以及8cm的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结构采用4cm的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以及6cm的AC-2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粒径为20cm的沥青碎石以及粒径为10cm的碎石。人行道结构采用6cm同质砖、20cm级配碎石。出入口结构采用4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AC-2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5cm沥青碎石,10cm碎石。
2管线保护及交通疏导
2.1做好沿线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
本道路工程施工沿线的地下管道比较密集,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其做好相关的保护、检测以及搬迁工作,施工前还要请公用管线各个单位到达施工现场进行交底,办理相关手续并对样洞进行开挖,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后再开展挖掘工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尽可能降低因错误操作导致地下管线受损的风险。
2.2交通疏导
综合考虑现场道路路幅宽度与交通流量等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段。与地区交通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在施工期间做好交通疏导工作,进而确保施工工作能够按时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行人出行以及社会车辆行驶的影响。
3道路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法
3.1 路面破碎施工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本工程白改黑路面破碎采用路面共振破碎技术。
3.1.1共振破碎施工
共振破碎施工一般情况下由外侧车道沿着车道方向逐步开展施工工作,每一遍破碎路面的宽度大约为0.2m,第一遍破碎工作会造成邻近约5cm区域发生一定的破碎,因此,为了节省作业时间提高共振破碎施工的效率,在进行第二遍破碎时,应在距离第一遍破裂区域约2-4cm处开始施工。破碎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随时对机械工作状态以及锤头破碎效果进行观察,及时对施工破碎参数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保障破碎效果尽可能达到最好。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派专人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建筑物等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建筑物出现变形或开裂问题,必须立刻停止破碎施工工作,与相关单位进行商讨后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问题解决后继续开展施工工作。
3.1.2路面共振碎石化后整备工艺
路面破碎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旧路面接缝间的松散填料或粒径大的碎石块进行清理工作,然后利用级配碎石进行回填工作,并及时对破碎层采取防护措施,充分做好破碎层的防水保护工作。如果路面破碎工作完成后不能立刻开展碾压工作,必须做好破碎面的排水工作。如果旧路基部分路面基层出现损坏情况,需及时对其开展补强工作。碾压需采用9t及以上的双钢轮振动碾压机开展碾压工作2-5遍,必须先对路面进行洒水处理,然后按施工要求开展压实工作,确保路面碾压效果。碾压能够将散落在道路表面的细碎颗粒压入路面裂纹,从而提高了路面高破碎混凝土模量,在压出光滑路面后进行沥青摊铺工作。
3.1.3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施工
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间隔,路面碎石化并完成碾压工作后,必须在48h内完成路面的沥青层铺设工作,避免路上行驶车辆对破碎层的破坏以及雨水对路面造成不良影响。施工至碎石化改建路段与完好路段相接位置时,需对连接处开展加铺土工材料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产生反射裂缝问题的发生。在对碎石化路面进行碾压后,可以直接将沥青层摊铺在上面,也可以先用透层油进行喷洒,然后均匀地在上面铺洒石屑,最后利用光路压路机将路面压实。
3.2 碎石垫层施工
测量放线以道路中心线及边线,直线段每隔20~25m、曲线段每隔10m左右设置一个控制桩,并在桩上标明碎石垫层的设计标高。摊铺过程中必须确保碎石级配均匀,不能出现粗细料分布不均问题,如果出现比较大的空隙必须用细料进行充填。碎石厚10cm,松铺系数由试验确定。为有利于碎石压实,表面宜湿润,如需洒水注意均匀、适量,防止泡软土基。碾压采用时用双轮压路机,自路边压至路中,轮迹重叠。碾压速度不超过30m/min,轮迹重叠宽度≮30cm。随时用路拱板和3 m直尺校正路拱、平整度,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及时整修。
3.3 ATB-30沥青碎石
3.3.1摊铺
在摊铺工作开始前,必须确保摊铺机的熨平板温度高于100℃,根据施工现场气温合理安排对摊铺机的预热工作,通常情况下需提前20分钟加热,当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提前加热时间。
开始摊铺时,必须确保施工速度均匀缓慢并不间歇进行摊铺,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2.0m/min~2.5m/min,严禁出现速度变换或中途停顿的情况,主要是防止出现离析问题进而提高摊铺路面的平整度。
在布料过程中要控制螺旋布料器的布料速度,并对进料口高度进行适当调节,使得混合料的高度与布料器高度的2/3相持平,从而尽量避免混合料出现离析问题。
路面摊铺完成后,要及时对其厚度以及温度进行检测并调整,确保路面摊铺质量符合要求。正常温度下施工,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约为140-155℃,严禁超过165℃;在低温环境下施工,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约为150-160℃,不能超过170℃。摊铺完成后,如果发现局部存在缺陷,需由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修整,尤其是局部产生离析或边线不顺直的位置,及时对其进行清除或使用新料进行补齐。摊铺施工整个过程要严格把控摊铺路面的平整度,对于平整度不达标的位置及时进行人工修整,直至符合施工要求。
3.3.2碾压
压路机进行碾压的长度根据摊铺速度选定,主要确保其与摊铺速度平衡并保持大体平衡。当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15℃时,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开展碾压工作。路面两端压路机折回位置处应成阶梯型,压路机跟随摊铺机施工过程中,使得路面折回位置处不位于同一横断面。在摊铺机进行连续摊铺时,不允许压路机随意停顿,压路机应从路面低处向高处进行碾压工作,最后对路面中心部分进行碾压,碾压完路面全幅为一遍。对路面边缘进行碾压时,需要先留出30-40cm区域,等到第一遍碾压完成后,将大部分压路机重量置于已完成碾压的混合料表面后对边缘进行碾压,目的是减少碾压导致的外推问题。当路面碾压工作全部完成后,不能过早允许车辆通行,必须等到施工完成的路面温度下降后才能开放车辆通行。
3.4沥青混合料面层
3.4.1摊铺
摊铺过程中按规定沿放样线向前摊铺,每隔10m对摊铺厚度进行检查一次,施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做好记数、收料以及检测温度的工作。摊铺后必须及时对摊铺面的平整度、厚度以及坡度进行检查,对于未达到要求的路面及时派工作人员进行修整工作,修整过程中严禁站在刚铺好的沥青混合料表面以及在表面进行行走。每条摊铺纵向应搭接10cm,确保接缝能够紧密结合。对于沥青上、下层的接缝应相应错开,纵缝错开距离至少为15cm,横缝错开距离至少为10m,而且还要使用切割机对各层接缝进行切齐接平,将沥青粘层油涂在接缝处,对接缝表面开展熨平工作。当施工现场下雨或者地面潮湿时严禁开展沥青混合料摊铺工作,摊铺过程中必须保持混合料气温在10度以上。
3.4.2压实碾压
沥青混合料面施工的最后工作是开展压实碾压工作,该项工作决定着整个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对压实碾压工作进行严格控制,本工程施工选用经严格考核并通过的压路机驾驶员开展压实碾压工作。本次施工过程中,采用加开震动的施工方式确保路面压实度达到98%,选用30-50Hz之间的振动频率,振幅在0.4-1mm之间。碾压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前后滚轮进行充分喷水且确保全部喷施后,再开展碾压工作。在对施工路面进行连续碾压时,根据前后滚轮的温度适当控制喷水量,以不粘滚轮作为喷水量调整的目标。碾压施工过程中,在摊铺层施工的压路机严禁进行转向、调头、突然刹车或者左右移位,不得使压路机在同一断面上或者在尚未冷却的面层进行停顿,压路机碾压过程中需确保每幅重叠30cm。
3.4.3纵横接缝处理
对纵横接缝进行处理的平整度直接关系到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安排专职人员对纵横接缝进行处理。该施工人员必须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在进行接缝修整工作时必须认真仔细,使用细骨料对毛面进行填充并压实,确保碾压成型工作完成后无需再进行修补工作,此外还要保证处理后的接缝外观良好。
3.5人行道施工
人行道原有的道板与垫层翻挖、外运,土路基按结构厚度翻挖后采用人工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实。以侧石顶面为基准,按设计横坡和宽度,定出边界及其高度。根据其高度和边界,计算出土基、碎石等各层高度,并分层施工。碎石垫层表面平整、稳定,粗细粒料无明显分离现象。
同质砖人行道面层:人行道板铺砌时采用“挂线定位法”,根据图案花纹选择一条横线作为基准线,在基准线的垂直线上挂出纵缝线。经检查确认平整度、坡度、顺直度达到要求后,开始铺筑。铺砌过程中,每隔一小段时间就用三米长的直尺对人行道板面层的平整度进行检测(主要是纵、横以及斜角方向),如果发现不符合施工要求,必须及时进行修整。铺砌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对所完成的人行道面层进行初碾、扫缝和终碾。
碾压机械采用手推式小型压路机,由路边缘向路中间碾压,初碾遍数为往返2~3次。碾压速度与步行速度相同,碾压方向与侧石方向平行。初碾结束后,在人行道板上均匀撒上薄薄一层接缝用砂,用扫帚将砂扫入接缝中,边扫边碾压,直至接缝砂将缝填满为止。扫缝结束后进行终碾,遍数为往返1~2遍。终碾结束,将人行道板上多余的接缝砂清扫干净。
3.6侧平石施工
侧石和平石都采用预制成品,预制厂家需经过监理工程师认定,现场收料时认真进行成品外观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道路中心线进行核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按顺序测量出路面边界并对边线进行放样,设定出边线以及标高桩。按照施工设计图放线并对基槽进行开挖工作,整平夯实槽底后摊铺碎石,然后浇筑混凝土基底。排砌侧石,对于道路直线路段需使用长度为100cm的侧石,对于曲线路段,当曲线半径超过15m时,通常使用长度为100cm或60cm的侧石;当曲线半径不超过15m或者处理圆角部分时,应根据半径大小选取长度为60cm或30cm的侧石。相邻侧石间的接缝必须保证平齐,缝宽应为1cm,勾凹缝深度应为0.5cm。在对平石进行施工过程中,平石和侧石需要错缝对中进行连接,平石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cm,平石与侧石间的缝隙宽度为1cm,勾平缝。对侧、平石开展灌缝工作,使用抗压强度大于10MPa的水泥砂浆进行灌缝操作,灌缝工作应确保饱满紧实,接缝则需要进行三天以上的养护工作。
4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设与交通运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沥青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病害问题,将对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路面养护的投入。因此,研究解决沥青路面病害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BJ08-217-95《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S].
[2]DBJ08-118-2005《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