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函书 刘 寰
吉林省吉林市解放军第965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一线护士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措施。方法:抽取时间段选定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例数为30例,抽取类型为本院发热门诊一线护士,以此作为研究样本,对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关调查,并与另外同期30例常规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一线护士的不良心理状态,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结果:一线护士的焦虑、恐惧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士,数据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发热门诊一线护士的心理状态,医院应该要予以重视,通过不同方面的措施缓解护士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一线护士;心理状态;防范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在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多个病例所导致的病毒性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同时也不能排除排泄物污染、体表伤口传播的可能性。为了能够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部分医院特设发热门诊接待,并从各科室调任多名护士作为应急,属于一线护士。对于一线护士来说,由于会与确诊者、疑似病例直接接触,被传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护士对于新发疫情可能存在不了解的情况,上岗时间短、培训时间短,工作期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影响到疫情防控护理质量[1]。为了充分了解一线护士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状态,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本院选择30例一线护士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其解决方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热门诊中抽取30例一线护士作为研究样本,另选同期常规护士作为对比。一线护士中有29例女性,1例男性;护士的年龄范围均介于25~42岁之间,平均年龄(30±1)岁。常规护士中均为女性,护士的年龄范围介于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28.02±1.42)岁。比较两组护士的临床基线资料,结果均显示为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纳入标准:一线护士均为我院调派到发热门诊中的一线护士;护士的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护士均需要接受为期一周及以上的新冠相关知识与疫情防护操作知识。排除标准:在发热门诊中工作时间不超过3周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退出发热门诊者。
1.2方法
对所有护士均需要接受我院心理状态调查,具体内容如下: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另外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作为护士心理状态的评判标准,其中包括强迫-焦虑、抑郁、恐惧、神经衰弱、疑病5个维度,每个维度有5个条目,共25个,评分方法采用0~3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则说明该维度越严重,总分为75分。在对护士进行调查之前需要与科室的护士长展开联系,将调查目的充分说明,取得护士长的充分配合。在调查工作期间统一采用“问卷星”软件收集资料,并解释问卷当中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等,所有内容均由护士匿名填写,如有疑问需要及时为护士解答。
1.3研究指标
比较一线护士与常规护士的心理状态评分。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取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经相关分析之后结果显示为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护士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一线护士,互相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png)
3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一种比较严峻的医疗活动,其特点在于风险性、紧迫性与复杂性,在这一医疗活动当中,护士的压力比较高,通常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环境当中,心理状态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反应。从本次调查结果上看: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一线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说明在新发传染病当中,护士均可能因对疾病不了解、害怕传染等因素产生恐惧、焦虑、神经衰弱等不良心理状态,为此,医院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及时关注护士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时疏导护士的不良心理,促进护士心理健康[2]。从一线护士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上进行分析,可能在于性格内向、容易疲劳、恐慌以及睡眠质量差等,其中容易疲劳与睡眠质量差是导致护士产生焦虑心理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疫情传染性比较强,出现多例医护人员感染情况,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到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均有一定的作用,对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减轻一线护士的不良心理状态,保护护士心理健康[3]。
针对一线护士心理状态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培训:强化一线护士对新冠肺炎知识的了解,从而减少护士对新冠肺炎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新冠肺炎格力培训力度,由具有丰富感染防控经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培训,保证每一位护士都能充分了解到防护服、隔离衣、防护口罩、护目镜以及面罩等作用以及正确穿戴方法。(2)合理排班:发热门诊护士长应该要优化排班模式,保证每一班次的人员都能成为最优组合,每一个护士都能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恢复护士的体力,减轻因穿戴防护装具对护士造成的压伤,促进护士压伤恢复。(3)丰富饮食:丰富的饮食能提升护士的抵抗力,因此做好后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不但要保证护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还要有充足的营养供给。(4)合理调整护士的不良情绪:医院允许护士有不良情绪,并且通过良好的措施协助护士纾解不良情绪,让护士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让护士能自行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要求护士充分理解患者,不要因自身的情绪责备患者,也不能将患者的抱怨因素强加到护士本身当中,以免增加护士心理压力,让护士在内心充分肯定其医疗活动价值[4]。
综上所述,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一线护士确实存在不良情绪与不良心理状态,对此,医院应该要予以重视,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护士调整心理状态,并予以护士充分的休息时间与放松时间,最终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玉洁,关纯,孙兴兰,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03):425-427.
[2]李淑霞,谢洁凤,谢青梅,等.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2):18-21.
[3]户晶,李阳,李雯雯,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88-1192.
[4]万欢,姚嘉佩,张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S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