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戚丹丹、徐坚、杜春枝
[导读] 目的:探讨优质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戚丹丹、徐坚、杜春枝
        邻水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常规管理的器械共500份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优质管理的器械共500份为研究组。探讨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01,P<0.05)。结论:在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采用优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处理各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科室,该科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各个科室提供医疗器械包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与院内感染、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故而在消毒供应室开展护理管理十分重要[1]。常规护理管理仅仅是注重对科室护士的管理,忽视了对器械的管理,导致器械管理及护理质量欠佳。优质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科室的现状进行管控,制定相应的制度,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管理效果[2]。本研究中,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的器械500份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器械500份为研究组,采用优质管理,探讨优质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常规管理的器械共500份为对照组,2020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优质管理的器械共500份为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共31名护理人员,其中男3例,女28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28±2.91)岁;工作年限(2~12)年,平均工作年限(7.21±0.42)年;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士8人、护师11人、护士10人。在研究期间供应室医护人员无变动,均为一批,两组器械数量、器械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按照科室要求对器械进行回收、整理、清洗与消毒、灭菌,并做好每日检查工作并记录。研究组接受优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培训: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感染防范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定期考核,在科室开展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对于未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再次进行培训与学习,直至考核通过,从而提升所有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及安全识别能力等;②对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评估,对于科室的陈旧设备及医疗器械,上报至设备科,让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在科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每日工作应实施标准操作规范,对易污染的物品,做好分区处理,对易污染的消毒器械,应做好严格的管理;③护士长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把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将标准操作规范手册发放至每位护理人员,让整个操作规范过程做到标准化、透明化,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所有操作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佩戴手套;④对于不同类型的器械,应选择针对性的清洗方法,避免残留血渍与污垢,合理选择灭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包装、分发器械,每项物品外标签应贴好,确保每项器械的包装质量。在分发器械时,应加强与各个科室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观察指标
        3.1护理质量
        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分别评估两组器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31,包括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3.2不良事件
        统计记录两组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器械丢失、顺序错误、包装松散、记录不详。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研究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及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4.2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包装、分发等工作,也是保证临床科室正常运转的重要科室,若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不佳,则会出现医疗器械灭菌不合格等不良事件,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剧医疗纠纷,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3、4]。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器械清洗基本知识,还需要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多种不良事件进行预防管理,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优质管理模式是指科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优化整个科室的管理流程,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科室的护理计划,最大程度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属于较为先进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5]。本研究中,两组器械的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实施优质管理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在清洗器械过程中,强化清洗要点与标准,有效提升了器械清洗的效率,同时做好分发与贴标签的工作,及时与各个科室进行沟通,有利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其他科室的需求,降低了在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采取优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莉.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403~1405.
[2]焦倩倩.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121.
[3]邵亚燕,承雅.综合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70~171.
[4]孙继兰.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8~19、22.
[5]吴爱英,王丽.全程质控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中国卫生产业,2020,17(8):1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