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水利局 山东徳州 253100
摘要: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最初建设是使用计算机、CAD、甩图板等技术软件来实现,将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数据存储和计算效率。进入到21世纪以后,全球迎来了信息化技术大变革,在大数据技术理念的支持下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更使运营和管理成绩都获得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应用价值;
1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相关概念简介
“大数据”是指规模巨大与类型复杂的数据的集合。大数据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形成的,这些高新技术是实现大数据的捕获、存储、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基础。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体量大”,具体表现为数据规模庞大以及数据增长迅速;二是“多样性”,具体表现为数据类型繁多以及数据构成复杂;三是“价值高”,具体表现为数据应用范围广泛以及数据应用频率高;四是“速度快”,具体表现为数据时效性强以及数据处理迅速。而“大数据技术”则是指大数据的应用技术,其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涵盖了各类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指数体系等。
2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
2.1顶层设计的不足
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必须坚持投入才能够逐渐显现效果,而这也意味着在持续投入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产出滞后情况。许多大量的成本投入却无法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导致了一些水利单位负责人缺乏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没有形成大局意识,也不注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即便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却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建设时过于武断,遇到问题难以解决,进而导致机械化的建设逐渐走入死胡同,无法形成良性发展。
2.2缺乏协调的系统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要确保整个水利工程各项项目业务信息都能够得到协调性使用。由于缺乏协调系统会导致水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信息,比如工程信息、运行信息、调度信息、档案管理信息等无法形成有效的协调衔接,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上产生孤岛效应,这些信息的使用价值会被大大降低,信息价值也无法得到积累。
2.3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行业都会对水利相关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比如,城市建设中会需要水利信息化中的对于水生态、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等相关数据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的要求也非常专业。[4]面对这些广泛的行业需求,许多水利传统的信息采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人性化的调整,即便是收集来的信息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是许多信息根本无法收集极大地影响响了水利信息化的质量和价值发挥。
3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单位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景观设计等问题引起了更高的重视。但观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仍旧采用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无法再满足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目前一些水利单位的水土保持等专业尚且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且与国家层面的环境密切相关,导致专业评价信息不足,同时可供参考的信息有限,降低了相关信息的获取效率,进一步影响了实际工作开展及行业发展。
3.2上层设计不足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上层设计的相关问题,主要是指一些由上至下的管理和设计等工作问题。
上层设计应符合实际,根据不同情况、应对不同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上层设计的针对性,避免出现“一把手”“一手抓”等现象。因为“一把手”“一手抓”的危害极大,一旦有个别水利单位的领导能力不足,制定不出有效的总体规划方案或是给不出合理的上层设计方案,那么就会使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陷入被动境地,乃至走入死胡同。但目前在我国多数水利单位中,都尚未充分认识到上层设计的重要影响,在上层设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在各单位、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若平台的协调性不足,那么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实际工程管理和生产经营效果,并致使信息化的价值降低。就现状来看,我国仍旧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因此而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所以形成不了统一的数据管理组织机制,从而导致数据异构等问题频繁发生。同时,由于各单位、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所以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4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当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将先进技术引入到管理队伍中。根据工作人员的构成特征,采取多元化与针对性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其信息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要求工作人员明确掌握业务要求与制度内容,能够熟练自如的操作各领域的信息系统,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加强引进信息化人才,水利工程部门加强自身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信息调度中心与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站等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将各部门的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2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信息化安全建设是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不能忽视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多样化,问题繁琐程度不断增加。因此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的分析研究,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保密程度与信息资源的完整性。摸索性地利用各种反黑技术降低信息安全隐患,尽快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作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4.3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要想建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当建设工作置入到水利基本建设的计划内。首先增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逐年投入与分步建设,促使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其次在水利各方面引入大数据技术,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参与,积极建设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求。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水利水电调度、防汛抗旱方面,结合相应的数据,总结发生的规律,以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调度的精确度。在水资源配置方面。通过科学分析水资源调控与用水量及水资源分布等数据,实现水库供水分配与蓄水能力的实时调整,从而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最后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不断提高信息管理的成效,营造单位全员参与运行管理任务的良好氛围,为管理平台的功能拓展献计献策。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具备测绘与数据文件管理及业务等功能模块,实现整个平台的信息互通。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信息纳入集成系统平台,实现对汇总水利工程数据的有效查询与比较分析及输出,以切实放大水利信息数据的价值。明确掌握水利工程设计进度,确保水利管理工作有序展开,确保水利工程信息管理质量与工作成效。
5结语
大数据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得我国水利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能够在先进科学技术支持之下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的深入,必将迎来我国水利事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袁静,肖雪.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01):18.
[2]张恒.大数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创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6).
[3]张恒,宋广,孔卫瑞.大数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创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