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杨帅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杨帅
[导读] 摘要:对于人们来说,河道有很多功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河道不仅为城市乡村的人们提供生活水源;还能构成美丽风景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地方,河道作为营商环境,成为百姓谋生的平台;就更不要提河道的防洪排洪功能。
        博兴县水利局  山东省滨州市  256500
        摘要:对于人们来说,河道有很多功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河道不仅为城市乡村的人们提供生活水源;还能构成美丽风景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地方,河道作为营商环境,成为百姓谋生的平台;就更不要提河道的防洪排洪功能。但是,过去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多人秉持“经济本位”的意识,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很多无良商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进河道,河道水体被严重污染,以致很多河道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基本的生态功能。在促进经济调结构、促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改变旧有的不健康发展方式,确保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行不悖。所以,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要采用更好的措施,以促进水体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对策
        引言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生存、生产赖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地方经济进步的资源支撑。
        1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1.1空气污染
        进行河道治理要开采石料物资、运输施工建材、实施爆破作业等,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聚集在空气中的粉尘形成空气污染,而且持续作业的情况下,空气污染会更加严重。
        1.2水环境污染
        河道治理施工产生的水污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施工污水。在就地开采砂石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污水,污水如果没有进行处理就排放,会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二是生活污水。河道治理施工时,通常施工人员采取驻地生活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污水直接进行排放,也会使水环境受到破坏。三是机械保养废水。施工机械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清洗机械设备时,产生的废水会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相应的污染性较强,排放到河流中会危害水体健康。
        1.3废弃物污染
        废弃的土方、建材垃圾、清理河道产生的淤泥等,都是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废弃物,废弃物的放置、处理不当,会给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内的土壤带来污染,从而制约植物生长,影响到整体的生态环境。
        1.4噪声污染
        由于时间特性的原因,河道治理有必要选择在非汛期进行施工改造,而为了在非汛期内顺利完成任务,施工单位会实施夜间作业,夜间作业势必给周边居民造成噪声影响,干扰到人们的休息和正常生活。
        2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的保护对策
        2.1定期对河道进行动态监测,重视生态清淤
        河道监测是一项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干旱、降雨强度等随时在变化之中。河道监测必须是动态且长期坚持的,在此过程中随时对河道两侧及河底淤泥深度进行测量。一旦出现淤泥堵塞的危险,就要根据相关情况进行疏浚清淤,以确保正常的河道生态系统运行。
        2.2加大水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
        乡村本来是水环境保护的弱化地带,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水环境保护的政令。一方面对当地现有企业的排污进行实时监控,另一方面还要杜绝外来企业到本地区水源地进行违法偷排。不仅要有破坏河道治理的重拳出击,还要配合地方用水激励措施,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要给予其他政策上的表彰,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调整水环境生态平衡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中要解放思想,在某些时候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河道治理工作。因为发达国家比我们发展得早,也更早地遇到环境治理问题,他们有很多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拿来借鉴,这样能加快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河道治理能够更高效地进行。

要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结合具体河道环境进行有效治理。要善于学习新的环保理念,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河道保护措施,诸如在河道周围用植被来改善河岸形态和河边环境等,这些植被能对河水产生缓冲作用,在洪水季节,对河堤和河边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河道治理中产生藻类过度繁殖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些藻类的天敌,比如一些微生物或者动植物,运用生态的办法调整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不要施加过多的人为影响,从而对环境产生间接的负面作用。为了维持水生态平衡,可以在河道引入一些能够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他们对河道的生态系统起到的是保护作用,还能为某些微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2.4河道治理理念和保护水环境目标
        河道的治理理念以及其中涉及的保护水环境产生的目标应该是既让河道能为社会经济生活作出贡献,也能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还要让河道内的水体能够自我净化,维持生态水体的大致稳定。所以河道治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维持河道的自我净化。首先河道要有稳定足够的河水保有量,这样能为内部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链提供环境。然后,要维持河水的水循环,水循环也是河水能做到自我净化的条件因素。水循环就是河道水体和周围水体进行的水交换,比如,与地底的水进行水交换或者与水库的蓄水进行水交换等。(2)维持河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有序。河道中的水体能够调节环境气候,所以河道的治理不能破坏这种调节能力。例如,在修建辅助防洪的河道设施时,要考虑到这些设施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有,就要想办法调整,保证河道和周边环境在有序的治理中能达到和谐稳定。(3)维持河道内部生物物种稳定发展。河道内部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系统,里面的各种生物都依靠这种生态环境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河道治理建设要考虑河道里面的生物因素,不能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空间,还要保证生物的食物链能够完整,不然里面一旦某种生物失去天敌,它们的繁殖就会失控,例如,某些有害水藻或浮游生物的无序繁殖,会大大影响水体质量。
        2.5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1)种植水生植物
        为了使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及时修复,可以采用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避免河道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例如,在河道中种植、投放金鱼藻、美人蕉、灯芯草等水生植物,其可以有效消纳河道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还可以发挥清洁、净化水环境的作用,为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可以在河道浅水区域投放菖蒲、芦苇等植物,一方面发挥减弱水体冲刷、侵蚀河岸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河道的美观度。
        (2)建设生态护坡
        河道治理施工对于周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动植物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是较大的,会导致河道水质降低。对此,应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保护生态系统。通过选择透水砖、杉木桩、治理块石等材料,并配置适量的绿化物种,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加强水体和土壤之间的生态循环,不仅确保了河道水环境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功能,还实现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
        2.5坚持长效治理,动态治理
        河道治理作为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从日常抓起,毫不放松。在水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要确定专人专岗,定点把守+动态监测相结合,不仅确保河道的畅通,还要确保地方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推进。
        结束语
        河道治理对于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水利工程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河道治理势必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污染。为了确保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在具体实施中,务必确保两方面工作相互协调与促进。与此同时,加大施工控制力度,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大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进而达到城市生态建设与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璐.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8):32-33.
        [2]肖卓,耿超.西部山区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J].节能与环保,2020(3):24-25.
        [3]朱星亮.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2):179-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