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瑞得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京山分公司 湖北京山 4318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城乡发展差别逐渐拉大,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日益显著,旧的土地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状况。针对我国旧土地制度中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使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适应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城市加速发展,用地面增加,而且占用的多是农民的耕地,从而导致土地管理矛盾。我国本是农业大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占地面积不断增加,致使许多农民收入减少甚至失业,我国总体经济虽提高,但农民的幸福感却降低了。所以,解决土地管理问题迫在眉睫,如何达到城乡双赢的目的在于制度创新,本文由此展开。
1 城乡一体化发展含义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共享资源,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上,要将农业、工业和轻工业相结合,将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分给农村,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使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解决城市劳动力短缺问题。城市和农村进行资源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而且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的实现。
2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农民的耕地被低价收购,导致农民低产甚至失业,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城市没有高效利用土地,导致农村用地被占;农村因缺乏技术及人才,土地没有高效产能,致使土地流失。因此,农村旧土地管理制度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不足,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急需改革创新。如何使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重要问题。
2.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主体不明确
我国得土地所有权是集体,使用权归人民,个人不得私自转让土地。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都会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每一位农民都是集体的一分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其主体地位很难真正得到落实,真正使用所有权的人是村委会干部,他们是村民的代表,却没有真正保护村民的利益。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模糊,会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部门对农村土地进行管理。无序的管理导致土地流失,损害农民的利益,极大地暴露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缺陷,从而会导致农村土地被用来进行非法交易,如果不进行有效管理,土地纠纷会与日俱增,更加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
2.2 农村土地规划制度不完善
土地规划制度不完善会使土地管理制度混乱。城市用地多用来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农村用地多用来耕种,而在农村中的建设用地和未开发土地缺少具体的科学的规划。如此一来,土地管理制度混乱,城市用地逐渐增加还达不到高效利用,而农村用地减少,农民生产减少,发展收到限制,从而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2.3 农村土地被强制征收
城市用地逐年增加,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从从农民手中强制征收。一方面:低价征收土地。政府通过低价征收,然后再高价卖出,其间对农民却没有任何补偿。农民被征收土地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土地减少,产出更少,年收益下降;另一种是土地全被增收,导致农民失业。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发展差距更加拉大。
另一方面:征收土地面积虽大,但没有达到资源配置高效益。
国家征收土地,再分给地方,由地方统一开发使用,这样一来,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没有发挥作用,会导致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地。
2.4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
导致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的原因有多种,例如:①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所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经常有缺少土地流转合同的情况,因此经常出现土地流转纠纷;②农村土地流转不稳定、效率低,农村人多外出打工,但打工又不稳定,随时可能再回到农村务农,所以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暂时性;③土地流转范围狭小,没有合适的中介,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价值。因此,我国出现很多不懂类型的土地流转方式,例如:反租倒包,因缺乏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民利益会受损,很难形成规模化土地经营,因此阻碍农业向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耕种对于农民来说是主要收入来源,甚至是养家糊口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城乡的不平衡发展以及户籍、土地流转等制度的不平等,致使农民不能自由的进行土地流转,没有实际性保障,农民不能完全脱离土地,加上知识面短浅,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会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 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从制度上将土地管理与城市相结合,农村土地制度的转变不仅要考虑整体发展,更要对城乡各方面、各层次统筹规划。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针对不同方面,但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例如:土地征收与土地流转,虽然面对的对象不同,但目的都是使土地得到高效利用,保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征收土地范围减小,同时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扩大,这两者同时推进,达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1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土地所有权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创新。只有将三者相结合同时运用,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才能使土地被高效利用,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将集体所有权落到实处,保护农民的使用权。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哪个集体所有,明确其责任进行管理和使用,并接受监督。公平公正的对土地进行流转和配置,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城市建设用地减少使用,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灵活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农村土地产值。将土地承包给别人,实现规模经营,农民从中获得收益,并脱离农村外出打工获得收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聚居在城市,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将农村空闲地方加以利用,扩大农业规模,带动农村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空地整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让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发动城市带动农村的政策。城市为农村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农村为城市提供劳动、自然资源等。两者结合,共同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3.2 土地规划制度的创新
土地规划制度的创新应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应根据我国国情,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规划制度。为实现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土地规划制度的创新,在城市方面应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达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在农村方面,适当扩大耕种规模,并利用空闲地整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转变发展理念,将农业、工业、轻工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展现地方特色,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可利用的土地进行高效利用,对未开发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各部门积极配合进行管理与分配,推动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
结束语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缺点不断暴露。本文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创新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拉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代红岑.城乡一体化视角推进黔西南州城镇规划的研究[J].居舍,2019(11):159-161.
[2]黄海明.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0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