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化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建设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盛健
[导读] 摘要:乌鲁木齐石化炼油厂焦沥车间是中石油下的一个基层车间,焦化部分的主要产品为焦炭、汽油、柴油、蜡油,副产品为瓦斯、液化气、污油。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9
        摘要:乌鲁木齐石化炼油厂焦沥车间是中石油下的一个基层车间,焦化部分的主要产品为焦炭、汽油、柴油、蜡油,副产品为瓦斯、液化气、污油。主要原料为常减压装置生产的减压渣油。120万吨焦化装置为四级重大危险源,是石油炼化行业的重要二次加工装置。根据目前的安全环保形式及国家对“两重点一重大”的严格管控,石油炼化行业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为了确保炼化企业的安全管控,必须推进基层车间标准化站队建设,所有程序都应严格按照HSE体系进行。本文讨论了石油炼制行业HSE标准化站队的建设,为基层车间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炼化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建设
        1石油炼化行业HSE标准化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车间和班组的管理是石油炼化工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管理,必须严格按照体系标准,对组织管理、操作过程、安全信息进行全面控制,包括体系要素下涵盖的车间制度、公司各类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法律法规等是基层站队HES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制度化的团队管理有助于优化团队结构,提高了基层员工的整体质量和技能水平,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效率。
        2班组标准化建设流程
        以乌石化炼油厂焦沥车间为例,焦化沥青车间在册人员126人,其中党员23人,女职工20人,30岁以下青年职工22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73人。车间从1981年装置开工以来既有有优良的传统,同时也传承了一些粗旷的管理作风:现场面貌差,工作标准低,指标意识差等问题屡见不鲜。从2017年公司开始提倡基层战队标准化工作以后,车间将HSE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提升车间管理、规范的平台。车间紧紧围绕公司三个定量化工作法,进一步落实体系思维,提升全员参与,抓住目标推进,营造班组良性竞争氛围,在安全环保、达标对标、管理提升、作风转变上开展车间工作,从而打造出一支优秀团队。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通过标准化工作安全建设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最终提高生产安全水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石油炼化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团队建设的标准化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短期运动。车间在标准化站队建设开展上首先需自我诊断,树立专业目标,车间结合装置目前生产状况,全面开展自我诊断,找准生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目标指标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案,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其次车间需理清两个层面职责,推进医生加护士工作模式,通过班组与车间充分沟通及交流,通过内审工作日常化工作思路,查短板、补短板、抓重点,依照“医生+护士”的工作模式,操作人员定期评比,技术人员定期诊断。为了使班组树立并践行“优化操作、节能降耗”的理念,加强了班组成本控制,强化班组成员节约意识,将每月的达标指标、创效指标分解到岗位、分解到个人,通过制定月度站队目标进行推进。再次车间需抓实主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统一职工思想,树立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的理念,正向激励,推动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
        2.1全员参与
        团队和团队的标准化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项目,因此在计划实施的初始阶段,必须动员和发布所有员工,以便所有员工可以改变意识,并且不能保留以前的工作思路。车间应根据工厂的组成和特定条件进行团队合作。车间需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完善组织机构以实现团队建设的标准化。团队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各级人员按照体系要素开展体系审核并取得详细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推进HSE站队建设。对查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通过PDCA循环提升管理,消除隐患。根据工作目标,工作进度,工作周期,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制定详尽而精密的审核实施计划,然后进一步进行工作计划宣贯,通过各类智能化平台如MES系统等让车间每位员工都可以看到计划的内容,还可以选择交接班会和车间早晚会议的形式进行宣贯和强调,这样更直接,准确,更容易让员工理解。动员所有员工参与,因此每个员工在执行安全操作时都必须按标准开展工作。团队负责人在整个操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团队负责人的任务分解,并且团队负责人必须将任务分配给每个员工。
        2.2培训
        在制定了有科学依据的团队建设标准后,应积极培训工作人员,使他们充分了解团队建设的规范内容,并按照规范工作。重视职工技能素质的培养,根据车间现状制定全年车间职工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细致分配到每个月,根据计划严抓落实,重视学习效果的验证。结合装置生产的阶段性重点开展流程培训、工艺卡片培训、冬防规程培训等多方位促进培训工作。对于技术干部的培养,除了常规的技术培训、技术学习之外,在技术干部中开展重点技术问题分析,主要根据装置阶段性生产难点问题设定题目,就装置运行中存在的焦点问题或者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专项技术分析。加大对班组及技术干部的改革创新、风险防控、依法治企能力的培养提升。鼓励技师及班组运行工程师、班组大学生积极参与技术攻关、HAZOP分析、JSA工作、流程模拟工作,开展好精准培训。

车间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分岗位进行季度技能考试,开展好基础培训。通过各层级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帮助更多优秀员工在实干中成才。
        2.3检查验证
        在完成标准建设后,团队将接受检查和测试。在这个阶段,整个团队的建设即将结束。这就是为什么检查手册很重要。在实现工作标准化建设时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必须找出存在问题,发现问题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文件和记录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在记录问题时,审核员应注意把问题作为基础,找出问题的根源。许多管理者在记录和分析一个问题时,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不深入研究,因此,后期的工作效率很低。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有问题就有责任”的意识,出了问题先从自身查找原因,按照集团公司“查思想、查管理、查技术、查纪律”四查要求,认真检视反思本单位发生的事故事件、非计划停工等管理短板,从思想、管理、技术、纪律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各级人员要分析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集体讨论,共同查找问题,剖析原因,以开放的心态、勇于自我批判的精神,找差距、补短板,想办法、找对策。
        2.4考核评价
        评估阶段是工作标准化的最后阶段。以确定安全生产保障是否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基层车间需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突出内审日常化运行效果,按照“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覆盖要求,形成滚动审核、日常审核与专项审核三驾齐驱的管理模式,通过全面滚动审核,诊断、验证基层车间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对管理薄弱环节、关键点以及重大风险和现有隐患进行管控;明确班组长审核职责,实现风险防控、关键参数、装置物料互供、应急处置等工作有效管控,并将落实效果与班组绩效工资挂钩,将体系思维下沉到班组,打通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通过精准化、差异化审核,实现全方位管控,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体系建设基础,对一般问题与严重问题明确定性,靠前一步查摆自身问题,刀刃向内,勇于担责,大胆追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纠防整改。坚持“有问题就有责任,出事故必须追责”。对问题进行管理追溯,理清管理责任深挖事故根源,实现精准追责,并在绩效兑现、安全生产积分、履职能力评估等工作中对各级责任进行刚性联责考核。通过公平奖励和效益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安全环保受控、经济创效的目的。
        3HSE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中的节点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捕获工作节点并为构建安全命令做准备。
        3.1班组建设要注意分工明确
        小组建设正常化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劳动分工、责任分工制度、劳动分工责任、不同部门、团体、群体、个人分工责任。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纪律和明确的奖励和惩罚。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不应该有任何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这项工作就无法完成。各级人员都必须知道自己的职责。
        3.2注意员工的参与度
        在团队建设和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只有在员工充分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施安全管理。当团队负责人注意员工的参与时,他会努力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安全标准化包括公司安全隐患治理等所有方面,例如人力资源分配,系统构建,车间纪律,流程,员工档案等都必须精心维护。必须同时动员所有专业部门。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职责为班组员工树立榜样。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各级员工应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工作目标,统一执行步调,定量化落实各项专业工作安排,强化现场检查验证,靠前引领,不断提升,从上到下树立“一家人”理念,增强共同谋事的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如果炼化行业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并发展企业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团队建设,并为车间的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袁忠军,磨成标,李建豪.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20):7-9,14.
        [2]卢宇清.上海轨道交通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铁道经济研究,2017(01):44-47.
        [3]廖长风.民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案例分析——以久联化工有限公司为例[J].科学决策,2013(09):63-94.
        [4]陈金红,邬宏伟,朱军波,王海波.班组建设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4):44-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