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随着水利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的水利建设标准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原水利工程应该升级和改造,进一步消除问题缺乏水资源在农业建设。在水利工程升级的过程中,这条河生态护坡工程不仅可以保证河水资源,但也避免河坡侵蚀,符合当前生态建设的概念。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引言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已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生态护坡的技术设备和施工工艺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生态护坡施工工艺仍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国需在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河道情况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
1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简述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开始重视环保生态技术的应用,通过优化行业生产过程,提升行业的绿色环保性,可以促进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而言,水利工程是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要通过合理规划,提升水利工程功能性,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和农村建设中存在河道的水利项目,要重视生态河道护坡的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是在满足护坡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用自然的护坡方式来使得河道护坡与周围的环境融于一体,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当前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河道护坡类型有植被铺设型护坡、植物固土型护坡、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网格型生态护坡及土工材料与草皮相结合的生态护坡。对于这些河道护坡的合理应用,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结合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护坡方案。当前我国的河道护坡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还有待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河道护坡的特点合理优化,保证其施工效果,进一步推广生态河道护坡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生态护坡的基本功能
2.1固岸
生态护坡中一般会选择大量根系发达,能在水环境周围快速生长的植物。由于此类植物根系较为发达,可以起到锚固表层松散土体的作用,从而能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减少土体流失。一般而言,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和植物种植密度均经过了精细化计算,植物之间的根系彼此缠绕,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根系网络,根系网络则将边坡土体整合在一起,确保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一般而言,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可以在浅层区域起到良好的固岸效果,而树木类植物才能够起到影响深层土体的目的。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还与坡体水压力相关,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这同样有利于起到固岸的效果。
2.2保护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传统护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原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乱。但生态护坡技术施工却有效规避了此类问题,现有的生态护坡建设均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生态护坡施工时,施工人员将充分考虑到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气候以及植被生长状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植被种类,在达到护坡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2.3控制降雨溅蚀
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雨滴的下落速度,控制雨滴对于地面整体的冲击力,从而达到控制降雨溅蚀的效果。降雨溅蚀对于河岸的危害性会因为气候差异性而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在降水量较少的区域,降雨溅蚀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降雨溅蚀往往会对河岸造成较大的危害性,其会直接破坏河岸结构,造成土壤流失。
应用生态护坡之后,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被植被直接阻拦,后续沿着植物的茎叶过渡至地面,其对于地面的冲击影响几乎为零,同时还能避免由于降水所引发的土粒飞溅现象。
3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施工要点
3.1植被铺设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在生态河道护坡施工中,植被铺设型生态护坡是最常见的护坡类型。这种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原有的护坡上进行改造,通过特殊处理将植被种植在护坡上。在施工时,要注意护坡的坡度,并且要使用生命力较强的植被。在后期的养护阶段,要加强植被的养护,通过植被与护坡的共同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附近的生态环境。
3.2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为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充分发挥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原理便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庞大力量提升土壤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该技术还能改善河道边坡土壤状态,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而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植物时,首先需充分考虑施工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根系较发达的原生植物。其次,还需详细分析不同种类植被是否适合在该区域内种植,根据不同植被的种植生长条件判断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合理考量种植植物的成本投入,后期维护情况,与附近景观的搭配程度以及整体美观度情况等内容,在保证植物抵抗性的同时增加其多样性,丰富景观效果。最后,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可在边坡上放置生态箱或生态带,并种植相关植被,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3生态格网
生态格网是由钢丝编制而成的网状生态格网片,多个生态格网片可以组成笼箱,并进一步在笼箱中填充碎石等材料。从结构特点的角度来看,生态格网的最大优势在于自身的抗腐蚀性能出色,能够长期持续使用多年,且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一般在实际使用时,会在钢丝表面包裹一层树脂膜,从而进一步强化钢丝的防腐性能,并赋予了钢丝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高压等诸多的特点,这也造成了生态格网高适应性特征,甚至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和高污染环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生态格网所组成的笼箱会直接投放至治理区域,并在笼箱内部填充石料,从而构成具有高度柔性、透水性和整体性的防护结构。从生态功能的角度来看,生态格网结构在本质上属于多孔隙的防护结构,这无疑为水生植物、鱼类和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舒适的空间。且与其他几种生态护坡结构相比较,生态格网结构可以在维持水环境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水质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工程的生态目标。由于生态格网结构中所使用的填充石料均为碎散体,其自身的孔隙较多,实际应用时可以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以及河流调节功能的实现,具有调节水位、稳定护岸、促进植被恢复等多种功效。而从应用范围的角度来看,生态格网结构同样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但鉴于生态格网结构需要大量的填充石料,故一般在石料采集方便的区域进行使用。此外,生态格网结构的施工流程较为简单,且多数材料均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其便捷性远高于其他几种生态护坡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河道工程项目中进行护坡施工时,要响应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地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保证护坡功能性的同时提升河道项目的生态性。在具体的应用中,要结合河道生态护坡的特点,合理地优化设计方案,结合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振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护坡工程施工分析与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9(2):991.
[2]董书萌.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的应用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20(4):89.
[3]李波.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J].智能城市,2020,6(10):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