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策略研究 佟卫京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佟卫京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林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林业工作站  756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林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林业生态建设能够带动林业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应调整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的关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意义,明确了当前林业经济发展实际存在的问题,对林业经济如何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策略
        引言
        在现代化建设中,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人们提供了社会所需的木材和林产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但部分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乱砍滥伐,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森林资源的衰竭,因此为了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应当结合当前林业资源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1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在林业生态建设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林业产业发展对林业生态建设活动的影响。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规模的林业种植活动,使林业植株数量急剧上升,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植被覆盖率与林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直接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效果。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带动林业整体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二者相互依存。
        林业产业发展速度直接决定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砍伐树木的现象,使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引发环境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破坏,要限制树木砍伐,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实现林业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因此二者存在制约关系。
        总体来看,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林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带动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较少
        虽然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资源的储存量居第7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不足0.2hm2,是目前世界人均水平的21%左右。结合我国林业学家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预测,在长时间内这种状况将很难发生改变,并且因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蓬勃阶段,对林业用地和森林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这也是影响我国林业资源趋近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2.2法律政策有待完善
        全面协调林业可持续的基础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在林业经济层面的相关立法已有所发展,但仍有待深化。国家可在法律法规层面加大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治规范。同时注重加强基层执法部门的执行能力和政策的落实力度,从而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及政策的保证和支持。
        2.3生态意识薄弱,破坏行为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民众虽然认识到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但是忽略了林业产业发展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没有意识到一些片面的林业产业发展行为会破坏大量林业资源,导致林业生态建设难以实现,严重危及生态林业发展。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难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等相关工作,乱砍滥伐等现象严重,严重危及林业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策略
        3.1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促进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
        植树、育林、护林,切实提高森林覆盖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从过去以发展经济为重心向生态工程建设转型,通过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改变管理观念,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林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而与林业资源密切相关的林业主管部门也应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努力,通过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转变传统的工作作风,将服务人民作为重要的指导方针,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有效开展林业保护工作。
        林业管理部门在开展林业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以林业建设为中心,结合林业基层的实际生产状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使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其次,林业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与建设特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为林业基层建设提供完善技术支持,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从法律层面保护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立法部门基层单位应加大对林业产业一线的调研,发现法律法规中亟待完善的细节,在法治层面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出路,加快相关支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出台,使执法人员和林业经营者有法可依。同时,对于企业违规生产及个人非法采伐等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加强各执法单位的协调联动,从而从法律层面加强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资源保护
        要不断强化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能够主动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全面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应工作,有效避免乱砍滥伐等行为。在林业生态建设宣传活动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线上渠道,讨论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话题。例如在植树节时,通过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使社会民众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应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林业生态建设活动中,各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全面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使当地居民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为了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在宣传活动中,需要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重要作用的宣传,让农民看到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经济效益,进而坚决杜绝破坏林业生态的行为。
        3.4合理运用现代科技防治病虫害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林业生态建设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对病虫害防治手段进行有效优化,比如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和防治机制有效地结合,能够对飞行防治作业的质量进行鉴定和调整,从而控制飞机的防治效果,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通过无公害的生态防治技术,能够缓解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结合,能够对种子进行杀菌、去菌处理,增强种子的免疫力,提升种子成活率,提高林业建设的效率。不仅如此,通过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能对不同害虫的品质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害虫的习性和发育过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
        3.5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为加强对森林灾害的监控和应急能力,相关部门可在林区布置相对密集的传感器网络,通过引入完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对森林自然灾害的预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气候类型较多,当前这方面技术的应用仍未得到普及,为提高森林预测及监控系统的精准程度,无论是软件的研发和硬件的配置都需要一定科研经费的投入。
        结语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冲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为了全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林业生产的技术层次。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进行有效联系,协调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维持林业生态平衡,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林业产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计.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6):19-20.
        [2]曾宪华.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技术发展的关系[J].现代园艺,2018,(12):222.
        [3]傅聿峰.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7,(24):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