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82319741201XXXX
摘要:水稻是一种喜温的植物,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证水稻的品质,还要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方法,深入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要点。特别是在我国农业技术进行的前提下,应当融入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方法,及时的总结推广有效的水稻种植方式,达到节约水稻种植成本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关系着国本,水稻作为主粮之一,水稻育种、育苗以及田间管理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我国目前还处于传统的农耕模式,该模式既不利于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让农民和农业组织更便捷及时地获取农业生产知识,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
1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水稻作为主食消耗量大,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增加水稻产量和确保水稻品质优良,为此,引进新的水稻栽培技术尤为关键。虽然我国种植水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农业技术。我国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水稻种植并未形成规模化、机械化,为提高水稻产量、质量,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只有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才能更好地实现水稻高产高质的目标。
2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水稻品种,所以,科学选种非常重要。一般均应将本地水稻生育特点、生长周期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选择具有较强生长能力与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水稻品种。选完水稻品种后,应把种子处理工作做好。播种育苗前7天,于晴朗天气将其置于阳光下晾晒,时间2~3天,再以盐水比例法选种,第一时间把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以及机械损伤粒去除,使种子净度提高,让出苗率得到有效保证。另外,还需把药剂拌种工作做好,以预防苗期病虫害。
2.2育苗管理工作
育苗是水稻种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水稻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幼苗栽培是幼苗管理重要任务。水稻幼苗栽培还要精选水稻品种,保证幼苗的抗病性,强调通过苗圃或者温床栽培,幼苗的栽培过程中应当保持极大的耐心。例如,做好种植了的筛选工作,防止坏种子掺杂其中,应当选择质量,颗粒圆润饱满的种子。其次,还要进行种子萌发前的处理工作,种子萌发时应当保证种子酶的活性。第三,通过拌种或种子包衣的方式提高种子的抗逆性等,避免幼苗期遭受病虫害困扰。育苗管理应当发挥营养土等的作用,控制萌发幼苗的时间,及时的进行萌发种子的环境调控,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进行种子萌发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的质量。
2.3耕地处理和插秧工作
土地经过耕种以后,地面会残留一些附着物,大多是杂草或者农作物的遗留秸秆。在播种之前,首先要清理地面,一般情况下采用翻地处理的方式,将土地中的土壤翻一遍。在进行翻地处理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翻地深度,一般控制在15~25cm。因为在这个区间内的土壤是植物根系获取营养和种子萌发阶段赖以生存的土壤,既要满足种子获取养分和空气,又要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由于翻地处理工作量较大,一般可以通过机械化设备进行处理,既能节省时间和人力,又能保证翻地的过程较为均匀化,使翻地工作理想化收官。当土地经过处理达到插秧的理想条件后,下一步就是插秧工作,由于秧苗较为脆弱,生长和抗病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插秧之前,一定不能脱离土壤,最好是提前喷洒农药。在进行插秧工作时,应当注意秧苗之间的间距,太近可能会导致秧苗生长空间变窄,影响质量,太远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插秧工作完成以后还要定期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当出现秧苗间距过远时,应当及时地补苗,秧苗太过密集的时候,把生长较为缓慢的秧苗拔出,及时进行修整。
2.4肥水管理
水稻种植期间需对肥料合理选择,通常应将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对肥料进行合理配置,包括栽植地的水稻种植制度、水稻品种和土壤条件等。通过“三控”施肥技术,把水稻田总体氮需求量,粒肥、穗肥以及基肥的氮含量比例计算出来,合理配比各种肥料,达到控肥、控苗、控病虫的目的。除此之外,根据苗情、叶色等确定肥料用量。在水稻高产种植期间,应有针对性地施用各种肥料。即结合稻田的土壤情况施用基肥,若稻田具备较好的肥力,则需把施用量减少;反之加大。选择合理时间施用分蘖肥,通常若水稻田未有较多降水,则施肥选在秧苗移栽后的15天左右进行;对于晚季水稻,则选在移栽后12~15天进行分蘖肥的施用。在水稻抽穗期间撒施水稻粒肥。若水稻田采用稻草还田,那么就需减少钾肥施用量,从而保证土壤肥力。
2.5病虫害预防
病虫害对于水稻生产而言属于直接影响因素,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当加强预防措施。针对较常见的三化螟以及稻飞虱可以通过符合国家农药标准的灭虫农药进行杀灭。除此之外水稻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稻瘟病以及叶枯病也应当采取选择抗病品种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处理等方式预防,避免病害影响水稻质量产量。
3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方法
3.1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而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组织的积极性。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农业推广机构、科研机构等既推广农业技术,又进行粮食科研,将成果普及给农民和其它农业企业,使得农民和企业得到有效连接,建立一个更利于农业发展的合作平台,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建立农业平台,当地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优惠。政府部门应当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农业组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以及管理办法,完善整个农业推广体系,使得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农业推广过程有法可依受到法律保护,进而维护农业组织的利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以农民为主力的耕种大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科研人员应尽职推广技术和改进农业种植技术,政府部门为推广机构和农民、农业组织提供桥梁,促进我国农业化进程进一步的发展。
3.2组建专业推广队伍
新时代还要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出发,根据各地区农村老龄化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拓展服务的范围,明确技术推广服务的要求,基于专业的农业技术队伍达到促进水稻种植全面开展种植的目标。新情况下还要研究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难度,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全面指导和培训,指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首先,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活动,积极的组织开展水稻种植人员的技术培训。其次,种植水稻还要完善技术推广的体系,强调发挥技术推广人员的沟通能力,促进相关技术人员更好的开发水稻种植管理工作。应当逐步的改进和创新水稻种植的技术方法,按照因地制宜的理念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质量。
4结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本,水稻作为主粮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是重要课题。水稻育种、育苗以及田间管理都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水稻耕种标准,各地应根据地方气候、土地等情况进行选种、育苗等耕种操作。随着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的国情,推广农业技术和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不仅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多先进的耕种知识,还可以保护农民、农业组织的利益,促进整个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熊瑛.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J].农技服务,2016,33(04):76.
[2]褚姚瑶,顾彩虹.水稻育种的途径与技术分析及讨论[J].新农业,2019(1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