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梁峰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梁峰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关注。
        孙吴县大河口林场  16429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关注。林业工程建设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国家加大了林业工程建设的步伐,现代林业技术不断发展。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重视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造林质量,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引言
        林业苗木的培育以及移植在实际工程进行时,需要对相关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结合环境状况找到最佳的苗木,再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选择最佳培育方式,并结合相关的技术从根本上及时施肥以及预防病虫害,保障苗木的成活率,从而实现林业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位置选择
        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育苗场地为首要工作,所选择土壤需拥有充足肥力,且灌溉和排水功能必须与苗木生长需求相匹配。在选择土壤后,需对其进行改造,确保其中所含养分能够满足苗木日常所需。在育苗场地选择时,需对土壤、光照、水分、温度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促使苗木能够在具备较高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场地中生长。
        1.2筛选种子
        根据实施林业工程项目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适合在本区域生长的种子,种子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苗木能否顺利生长,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地选择苗木种子,确保林业工程的造林成效。对苗木种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选择当地种植园所生产的种子,因为这种种子生长出来的苗木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非常适合在本地区域生长,极易成活[1]。选择完种子后,对苗木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工作,提升苗木抗病害的能力。通过对苗木种子科学的选择及合理地处理种子,从而促进苗木健康地生长。
        1.3播种技术
        在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过程中,适宜的播种技术同样至关重要,在精准掌握苗木播种技术的同时,还需对播种范围与时间加以充分分析。在播种时,需对播种区域实际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明确了解,并对当地气候条件定期检测,从而确认苗木最佳播种时间,同时针对苗木播种温度形成严格管控。除此之外,还需进行灌溉工作与地膜覆盖,灵活应对各种类型天气,确保种子所需不同自然因素条件得以充分满足。
        1.4苗木养护
        为了确保苗木在移植后的存活率,需要对完成移植后的苗木进行养护工作。通常情况下,林业工程实施的移植区域是沙漠、戈壁这样环境较恶劣的地区,与土壤肥沃的地区相比,使其对苗木的移植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同的移植区域对苗木后期的养护工作也大不相同。对于苗木养护工作的进行,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及苗木自身的适应性,制定针对性的苗木养护方案,最大程度上促进苗木的抚育。此外,苗木养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对苗木的施肥,通过对苗木自身情况的了解,控制施肥的次数和施肥量,保证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力,并提供营养物质。
        1.5苗木病虫害防治
        要根据不同病虫害情况选择防治措施,狠抓苗木检疫工作,杜绝带疫苗木用于造林,从源头上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为害,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这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病原生物差异性,病害可分为3类:(1)因霉菌造成的病变,常见的有白粉病。(2)因细菌造成的病变,常见的有根腐病等。(3)因病毒造成的病变,此类病害一般是通过带毒的昆虫进行传播和传染,常见的有花叶病和枯叶病等。虫害主要是由昆虫而造成,螨类和鼠类等虫害按照吸食方式将其分为食害类、吸汁类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因时、因地、因树、因病虫害种类采取除治措施和方法,防治方法主要有检疫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法防治等。


        2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技术
        2.1把握移植时机
        苗木生长受到苗木移栽和造林时间的影响较大,育苗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3-4月,此时幼苗处于茂盛生长阶段,再加上降雨较多,可及时将良种苗移栽到造林地,以提高育苗成活率。总之,春季幼苗处于发芽状态,气温缓慢上升,土壤水分充足,符合幼苗生长需要。因此,在移植苗木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情况及实际地理环境因素,科学规划移植方案,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的苗木特点,既要保障移植过程中苗木的移植效果,又要保障移植质量,为移植造林创造最佳的时机。
        2.2选择苗木规格
        林业育苗移植造林过程中,不同苗木种类对苗木移植规格的要求不同,科学合理地选择苗木规格及科学规划造林规格,是林业造林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提升造林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比如,小型乔木的移植规格应控制在40cm左右,大型乔木移植规格应控制在120cm左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不同苗木类型的移植规格,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对苗木移植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确保达到移植造林的预期效果。
        2.3明确移植造林技术的重点
        在造林过程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只有正确的种植技术才能确保苗木成活率。在移栽过程中,移栽造林技术对苗木安全性有重大影响,必须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确保苗木的破损率降至最低,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林业工程顺利开展。此外,确保灌溉工程的效率,移栽幼苗后,应迅速灌溉水分,以保证幼苗成活。
        2.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苗木的为害相对较大,所以在苗木移植造林中应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①由于苗木病虫害的成因有所差别,故此应查明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处理。②防治苗木病虫害较为常用的措施有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前者基本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如人工捕杀、器具诱杀等;而后者的防治效果较好,操作方法简单,可根据病虫害的情况,选取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施,以消灭病虫害。③需要注意采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或无毒的药剂,并对浓度、用量进行严格控制。
        3提升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对策
        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过程,不仅受到环境、配置等方面的影响,还会受到专业人才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入手,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培养现代化、专业化的林业人才,以高效解决育苗培育和移植造林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此,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对自身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和总结,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并且不断借鉴前沿的技术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有选择性地引入林业培育和移植造林人才,改善林业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林业培育与移植造林工程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资金动态的影响,通过拓展融资途径,为林业育苗培育和移植造林提供充足资金,更好地完善相关设施,促使林业发展朝向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结语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林业企业自身的努力,在积极探索先进种植技术的同时,培养专业的人才,在现代条件的支持下,促进林业的发展。而相关部门也需要给予支持,确保林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顺利进行,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刘建波,彭锦贵.探究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20(03):41-42.
        [2]刘月文.关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有关探究[J].种子科技,2019(07):125.
        [6]张宇.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9(10):92-93.
        [1]张洪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思考[J].农家参谋,2019(07):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