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李晓昕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李晓昕 李其杭
[导读] 摘要:由于政府部门近年来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的相关规定、方案,在政策支撑方面给予了装配式建设领域便利、广阔的发展条件、前景,使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收获到了诸多喜人的建设成就。
        天津市兴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由于政府部门近年来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的相关规定、方案,在政策支撑方面给予了装配式建设领域便利、广阔的发展条件、前景,使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收获到了诸多喜人的建设成就。然而,装配式建筑在目前仍为较为新颖的新兴产业,装配式技术同样为前沿性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需面对大量施工挑战,可造成最终建设成效与预期设想存在明显差异。对此,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更新装配式技术,逐一攻克工程施工考验、难题。强调工程建设中的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可在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顺利竣工。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1预制墙板安装施工要点
        预制墙板安装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灌浆技术、PC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技术。在灌浆施工中,首先拌和浆料,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配制,加入适量的水。多次搅拌,确保浆液达到均匀状态,然后静置排气。这一过程要尽量在15min内完成,要确保拌和的过程不会受到阳光直射,从而保障浆液的拌和质量。
        在灌浆操作中,需要确保选择的钢筋符合施工标准,直径控制在12mm~40mm之间。在灌浆之前,需要了解现场的温度情况,做好控温工作。如果在冬天进行灌浆施工,还需要做好保温措施。灌浆结束后将实际灌浆量和预期灌浆量进行对比,确定灌浆施工的具体状况。如果超过了30℃,应当使用冷水进行搅拌。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压浆法进行灌浆处理,从灌浆套管注入下排的灌浆孔,如果出现了冒浆的现象,可以拔掉灌浆管,然后封堵密实。完成灌浆后需要对构件做好养护工作,将温度控制在5℃~30℃,如果温度超出这一范围,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做好养护工作。完成灌浆后的24h之内不能出现振动,并定期检查灌浆材料的强度,确定强度达到35MPa之后,然后进行后续的各项施工。
        1.2构件的运输与堆放
        预制构件在厂家生产制造后,由生产厂家直接运输到现场,在这一过程中对构件的运输与堆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需要针对构件的特点规划运输的线路,明确存放场地的要求,并做好一系列保护措施。寻找专业安全的大型运输车辆运送构件,在施工现场选择合适的场地以及堆放方式,并做好不同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底层和层间需要设置垫块,确保上下对齐平整,保障预制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的具体标准。
        1.3预制窗体及楼梯施工
        在窗体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窗台的方向,然后利用螺栓将窗体提前预留的螺母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调整工作,保障窗体的安装施工质量。在楼梯施工中,需要根据楼梯的大小形状准备吊具,在每个构件上标注好序号,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吊装。为了确保吊装的合理性,在施工前可以设置控制线,便于施工人员校对轴线和标高,确保楼梯的平衡稳定。
        1.4节点防水措施
        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建设,需要合理的规划排水路径,遵循导水为主的原则。选用防水材料并设置排水构造,将外墙内的部分水导出到室外,防止进入室内威胁到整体的构造。防水材料的应用也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天气对墙面的影响,通过防排结合这一方式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住宅的使用寿命。
        1.5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要点
        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中,首先需要检查好各部分的质量问题是否完整。为了确保安装的平稳性,还需要采用模数化的吊装梁放置叠合板。为了防止叠合板出现破损,无论是起吊还是停顿,都需要保持平稳性,保障叠合板的质量问题。其次在阳台吊装过程中,控制好阳台的停顿位置,确保阳台吊装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速度,保障阳台的水平。安装结束后再次进行校对,确定位置,保障施工质量。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总体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a.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个人员按照分工要求各司其职,保证各个施工环节顺利实施。
        b.对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学习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知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运用质量控制措施。
        c.定期召开质量生产工作会议,让各个施工负责人分享施工心得,分析取得的工作和不足,促进学习,以便指导后续工作。
        d.在各项工作开工前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并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2)技术措施
        a.强化设计施工图审核,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识别重要的质量因素并对重要质量因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b.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控制构件的生产精度,避免预制构件安装偏差。
        c.对重点的施工工序进行监控测量,保证有专人负责,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
        d.通过过程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加强监理单位监督,建设单位巡检,施工单位贯彻“三检制”。
        (3)管理措施
        a.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
        b.加强对建筑材料、预制构件的检验,保证原材料、模板、钢筋以及预制构件的质量。
        c.加强对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从而保证起重机械设备质量。
        2.2质量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本项目确定的构件吊装问题、构件预制尺寸问题、节点连接处的质量问题和强度问题四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在吊装之前制定吊装方案和吊装控制措施,按照预制构件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对吊具工具进行进场检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的养护维修;在吊装过程中保证吊点与构件在同一垂直面上避免构件发生破环。
        (2)预制构件的质量是工程结构质量的决定因素,预制生产前,对施工原材料、模板、张拉设备进行抽样检验。预制生产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确保尺寸符合设计及技术规程的要求;钢筋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振捣要均匀,构件在规定的环境下养护不少于7天。预制构件完成后,对预制构件进行抽样检查,检查构件的外观尺寸。
        (3)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强度,首先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灌浆料的流动性,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其次浇筑板面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在浇筑的过程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防止钢筋外露。
        3结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市场经济年度增收稳定的积极性带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了跨越式长足进步,发展要点呈现出日益商业、绿色、技术、市场化的显著特征。施工单位在日常运用中侧重总结、归纳有效性施工经验及建设风险,随我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建设环节。采取合规且匹配作业区各项现况的技术质量管控措施办法,大力保障施工现场基础建设安全与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工程事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水勇,蒋凤昌,周桂香,王安国,吉盛凯.苏州市鲈乡实验小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J].绿色科技,2020(18):196-198.
        [2]陆艳侠,胡真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灌浆套筒连接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3):43-47.
        [3]张雄,边双双,国贤发,徐井良.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控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20,34(02):136-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