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护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刘春颖
[导读]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刘春颖
        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护理方法;应用效果
引言: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使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慢性阻塞性肺病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会使患者的呼吸能力显著减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该种疾病极容易合并肺结核,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再度下降,让患者的生命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本文详细探讨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以此为增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5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5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3岁,平均年龄为(71.6±1.2)岁。在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4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6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为(71.8±1.4)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在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借助视频和手册的方式,向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病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利用讲述成功案例的方式,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使患者的情绪状态逐渐趋于稳定,令整体护理效果得到较好的改善[1]。
1.2.2 吸氧处理
        吸氧治疗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常用临床手段,通过该种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有效防止窒息的现象发生,令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善。但开展该项工作前,医护人员需要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将吸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完整告知给患者,从而避免中止吸氧和随意调整氧流量的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在患者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确保氧疗效果的稳定可靠[2]。
1.2.3 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结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病症特点,参考患者自身的口味偏好,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此指导患者增加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使患者的每日营养达到均衡,促进患者身体状况的尽快改善[3]。
1.2.4 气道护理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开展气道湿化护理工作时,应先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针对性的雾化药物,使气道护理效果变得更加稳定可靠。并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咳嗽和咳痰操作,使气道湿化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令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顺畅。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SAS评分、SDS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s,分)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健康知识宣教、针对性心理干预、吸氧处理、个性化饮食方案和气道湿化处理等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极大程度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同时令患者的情绪状态发生较好的转变,有效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出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艳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98例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F0002-F0002.
[2]熊洁,任小平,任亚娟,魏声泓,李艳,徐灵彬.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诺卡菌感染9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0:218-222.
[3]陈世元,陈永斌,洪海华,张勇华,张海容.肺吸虫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20: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