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英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132
【摘要】目的:分析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状况分析在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共8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到我院实施治疗的住院患者,84例患者接受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状况。结果: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是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菌,头孢唑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比较高。结论: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效果理想,能够明确病原菌与耐药性,选择合理的抗生素,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院感防控
获得性肺炎属于医院较为常见的感染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1]。病原菌是获得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及时确定病原菌类型对于院感防控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2]。鉴于此,本文将84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方法,探讨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情况,报告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例数有84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研究对象是住院患者,84例患者中男女的构成比为53:3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78岁,平均(49.82±10.63)岁;住院时长3天至14天,平均(8.25±2.34)天。对比分析患者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84例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参加研究,并且获取医学委员会的审核通过
1.2 方法
84例患者接受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详细方法为:(1)标本采集与仪器设备。在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前需要接受痰液检测,告知患者痰液采集相关注意事项。在清晨起床漱口后采集首次咳出的痰液,装入无菌盒后送检。本次研究所使用的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来自于上海枫岳商贸有限公司。(2)获得性肺炎细菌培养方法:做好痰液分离后,将痰液样本放到平片上,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别诊断。(3)药敏试验:进行细菌培养后,采用制片扩散法全面检测患者的痰液,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药敏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仔细记录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分析84例患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
从表1的结果能够发现,肺炎克雷伯菌(27.38%)、铜绿假单胞菌(19.05%)、金黄色葡萄球菌(11.90%)以及肺炎链球菌(8.33%)是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菌。
.png)
3.讨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给患者病情治疗与院内感染防控带来不良影响[3]。因此,临床加强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明确病原菌类型与耐药情况,减少院内感染率与死亡率[4]。本次研究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比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是医院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次研究还发现,头孢唑林、克拉霉素与四环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耐药性比较高,此外,对阿米卡星、头孢他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性也比较高,提示在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药敏检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在给予获得性肺炎抗生素治疗前,明确病原菌类型与耐药情况,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芬, 孙成春, 公衍文,等.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患者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J]. 医药导报, 2018, 37(001):59-62.
[2]彭国梁, 罗君玲, 朱亚容. 2016~2018年某基层三级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分析[J]. 北方药学, 2020, 017(001):181-182.
[3]雷慧娟, 罗慧南, 胡耀明. 149株脑梗塞患者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19, 16;No.86(09):64-66.
[4]吴广江, 薛文英, 马颖欣,等.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院感防控[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 031(005):567-56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