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王冬梅
[导读] 探讨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王冬梅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患者3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医学诊断,统计分析该种方法的诊断检出率,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经研究发现,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核医学诊断的总检出率(90.00%)及甲状腺癌检出率(90.00%),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病症问题。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核医学;甲状腺癌;临床诊断
引言:甲状腺癌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常见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会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等症状,令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本文详细探讨了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以此为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6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4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1.3±1.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核医学诊断,医护人员应先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患者的颈部完全暴露于视野之中。紧接着利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150MBq99TcmO4注射到患者体内。在注射完毕25min后,开始对患者进行颈左前位及右前位检查,检查工作的持续时间为2d。到达2d后仍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740MBq99TcmO4-MIBI注射到患者体内,并分别在注射15min和1h后,进行甲状腺显象和延迟前位甲状腺显象[1]。在此期间仔细观察图像内部的稀松区和缺损区,前者为凉结节,后者为冷结节。同时以核医学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每个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其治疗方法为甲状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外放射疗法口服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等[2]。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病理检查结果与核医学诊断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主要以诊断检出率、社会关系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环境评分、心理职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的各项数据,开展专业化的分析工作。并以(%)和(±s)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核医学诊断的甲状腺癌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均为90.00%(27/30),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两者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3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社会关系、生理、环境、心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近些年我国甲状腺癌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该类疾病的诊治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当患者存在甲状腺癌病症时,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自身的病症问题尽快缓解。若治疗措施不规范,则会造成病症问题的迅速恶化及转移,导致患者出现肩部、耳部和枕部疼痛的情况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3]。
        而核医学诊断技术是通过核技术、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等方法相结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核辐射开展临床诊断工作,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得以明确,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甲状腺癌的诊断检出率为(90.00%),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检出率为(88.89%),甲状腺腺瘤的诊断检出率为(83.33%),甲状腺炎的诊断检出率为(100.00%),甲状腺囊肿的诊断率为(100.00%),总诊断检出率为(90.00%)。而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癌诊断工作中采用核医学诊断,可以精准确定患者的病症情况,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参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康,徐建博,杨彦民,邱捷,王景双.Galectin-3、IL-17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26-327.
[2]周建华,权平,孙玉山.超声及CT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17-118.
[3]汤珈嘉;张波;.超声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116-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