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 邱小英 刘慧波 刘美娜 王永军 莫春明 曲辉
[导读] 研究并分析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
        邱小英 刘慧波 刘美娜 王永军 莫春明 曲辉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划分为对照组和瑞替普酶(派通欣)组,瑞替普酶(派通欣)组,应用瑞替普酶(派通欣)进行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剂量为10106IU,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上,在30分钟之后,重复上述操作。针对对照组,应用艾通立,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15mg,在30分钟后,继续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50mg,等待60分钟后,静脉滴注,剂量为35mg,三次滴注的剂量共计100mg,时间共计90分钟。结果:在血管再通率上,两组在溶栓过程中,均有1例患者死亡,从再通率数据指标来看,瑞替普酶(派通欣)组在30分钟再通率、60分钟再通率、90分钟再通率、120分钟再通率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在溶栓90min时再通情况来看,瑞替普酶(派通欣)组的再通率以及完全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进行治疗,有着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副作用小,开通时间要优于艾通立,该种用药方式更加安全、高效,非常适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
【关键词】瑞替普酶(派通欣);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安全性;分析

        受制于各类因素影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近几年呈现出升高的趋势,整体发病率趋于国际水平,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经皮冠脉介入疗法,能够直接恢复血流,开通血管,但是,该种操作方式对于设备、人员等,都有较高要求,时效性不理想[1]。相比起来,溶栓疗法开通率高、简单易行,也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为了探讨这一措施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相关资料作出深度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前壁心肌梗死、24例急性下壁,其中,33例胸痛发作后的6小时内入院、31在胸痛发作后的6到12小时内入院,符合临床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64例划分为对照组和瑞替普酶(派通欣)组,均为32例,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中途无退出。
1.2治疗方法
        瑞替普酶(派通欣)组,应用瑞替普酶(派通欣)进行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剂量为10106IU,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上,在30分钟之后,重复上述操作。针对对照组,应用艾通立,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15mg,在30分钟后,继续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50mg,等待60分钟后,静脉滴注,剂量为35mg,三次滴注的剂量共计100mg,时间共计90分钟。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两组予以肝素进行静脉滴注,溶栓完毕后,继续应用肝素滴注,溶栓开始之前,要求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对于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剂量控制在75mg每日,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β-阻滞剂、硝酸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患者标注好剂量,要求其按照剂量药物服用。
1.3观察指标
        在有效性方面,观察患者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与死亡的发生率。在安全性指标上,对比两组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血管再通率上,两组在溶栓过程中,均有1例患者死亡,从再通率数据指标来看,瑞替普酶(派通欣)组在30分钟再通率、60分钟再通率、90分钟再通率、120分钟再通率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在溶栓90min时再通情况来看,瑞替普酶(派通欣)组的再通率以及完全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时间是重点,及早的抢救能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艾通立为r-PA,属于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静脉给药方式,溶栓作用理想,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尿激酶、链激酶,造成的出血率低[2-3]。瑞替普酶(派通欣)属于新型非糖基化纤溶酶原激活物,与r-PA相比,没有表皮生长因子,给药更加方便,可选择性作用于血栓位置,半衰期约为11到16分钟,疗效更加显著,可以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脏,提高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溶栓完毕后,心肌酶会进入循环血液[4]。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管再通率上,两组在溶栓过程中,均有1例患者死亡,从再通率数据指标来看,瑞替普酶(派通欣)组在30分钟再通率、60分钟再通率、90分钟再通率、120分钟再通率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在溶栓90min时再通情况来看,瑞替普酶(派通欣)组的再通率以及完全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进行治疗,有着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副作用小,开通时间要优于艾通立,该种用药方式更加安全、高效,非常适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


参考文献:
[1]鲁振华.磷酸肌酸钠联合普佑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疗效[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6.38.
[2]鲁振华(综述),李永东(审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19).3838-3842.
[3]孙倩倩.水蛭纤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4.61.
[4]刘洁.不同溶栓药在二、三级医院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