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铁道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工程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对于工程的造价管理越发重视,造价管理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提高实际的管理效果,本文就建筑工程经济造价管理效益的提高策略进行分析,简单阐述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并对具体的造价管理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造价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种项目,其中成本造价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造价管理体现在工程各个阶段,想要提升工程施工建设的成本效益,应通过调整不同影响因素,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把控,提高造价效果,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1建筑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工程造价管理对于项目的质量和企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造价预算能够为项目施工提供更好的准备,如加大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把控,能提升工程质量。造价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效果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均有着较大影响。造价管理人员应对工程施工有较深的了解,对不同项目进行充分的预算管理,对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管控,确保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工程施工进行造价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建筑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施工设计方案会对工程造价成本数量产生影响,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其造价管理效率较高,若设计方案中存在误差,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项目变更等问题,对造价管理产生不良影响。造价管理的机制也会对工程造价管理产生影响,管理机制是否严谨,以及部门之间的合作效果都会对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效率。为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严谨有效率,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其的监管,避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1]。
2促进工程经济造价管理效益提高具体策略
2.1加强施工前的造价管理
施工设计和施工前准备的效果都会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施工前的管理。
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建筑的需求来决定施工的流程和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材料的类型,其与造价管理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不少企业忽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补救,最终使得工程的造价管理失去控制。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按照建筑工程的要求和工程项目的用途等进行分析,按照该要求对建筑工程进行功能设计,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使建筑设计与造价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既保障整体建筑和施工的质量,又能够实现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为施工项目的落实提供相应的支持,包括对材料采购和施工设备的租借等。如果缺乏成本管理,一次性将所有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采购完毕,不仅会导致资金使用紧张,还需要租借储存仓库,导致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后期周转不良。
因此,管理人员应针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来准备材料和设备,通过动态管理的方法,在恰当的项目施工阶段采购材料,在设备使用前做好相应准备,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且不影响施工的工期,通过对成本的进行严格控制,提高造价管理效益[2]。
2.2提高施工中的造价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想要提升工程造价效益,应加强对施工人员人工成本的控制强化对材料和设备使用成本的管理,以及对项目变更的监管。
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用是整体造价管理的重要一部分,为降低人工成本,在施工时,一方面,应做好施工人员分配。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对项目施工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得出满足建筑任务需求的工人数量,同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方式,每台设备需要几人进行配合等,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精简施工人员数量,使其工作效率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高工作效率。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工程的进度有一定影响,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并在管理中融入奖惩制度,鼓励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效率,进而使工程的工期得以缩短,降低整体工程的成本消耗。另外,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施工人员的不当造作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浪费或使施工项目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要额外的支出对项目进行修复,最终导致成本资源的浪费。因此,管理人员应为施工人员组织相应的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施工失误的情况,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的重视,减少浪费现象和质量问题。
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对于成本控制的影响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监管,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符合相应标准,避免发生以次充好等行为,保障材料的使用质量。另外,在对材料进行配送时,应按照施工的进度来调度相应的材料,在施工时,应避免不合理的施工消耗和浪费行为,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是影响成本的最大因素之一,一旦发生工程变更,需要将该项目拆除,再重新搭建,不仅消耗大量施工成本,同时可能造成工期延误,对整体工程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应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施工中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因工程变更产生的影响,尽量避免成本浪费情况。
2.3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预算与监管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工程项目预算能够加强对施工的造价管理效果,因此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和施工阶段进行全面的造价管理,避免施工造价管理受到影响。另外,在建设时,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在对工程进行监管时,不仅要对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整体流程的完成效果进行监控和管理,还要加强对工程各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提高实际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效果,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内部工程造价管理效益提升的关注,通过对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的监管和控制,使工程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同时提高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效益的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控制,严格管理工程造价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毕澜.建筑工程经济造价管理效益提高策略微探[J].首席财务官,2019,015(010):31-32.
[2]刘滢.探讨如何运用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J].今日财富,2020(1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