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黄清玲
[导读] 摘要: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处理,一直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广东佳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1500
        摘要: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处理,一直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受到地基处理质量、车辆荷载、自然侵蚀等因素影响,会出现一系列施工病害问题,影响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主要探究了路桥过渡段常见的问题及其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关键词: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公路桥梁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构成。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过渡段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涉及日后的使用寿命与行车舒适性。如何进一步提高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成为集中研究的课题。
        一、路桥工程过渡段的重要性
        在我国路桥工程建设中,过渡段是重要路段,主要是指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的结合位置,在此位置属于塑性变形与刚度的突变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过渡段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采用特定的施工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之间的塑性变形差值,将路桥沉降量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由于路桥过渡段施工的特殊性,在我国工程工程施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过渡段施工的基本要求:过渡段施工范围内的地面处理需符合地基处理的质量标准;当隐蔽工程质量达标后,方可开始后期的桥台构筑物基坑回填施工;过渡段碾压处理与连接路堤的碾压处理遵循同样的标准;过渡段施工要避免对其他结构产生的干扰。路桥工程项目中,过渡段的质量控制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没有在路基与桥梁之间进行过渡段的设置,在工程投入使用以后一定会面临刚度突变的问题,最终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因此,路桥工程建设中,必须保障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处理标准。
        二、路桥过渡段常见的问题
        1、过渡段桥头出现渗水现象
        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中,渗水问题是需要格外关注的。施工结束后,路桥过渡段的桥头可能会出现渗水现象。这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选择的粒料的级配不符合要求,导致细粒料流失,一旦细粒料流失过多,路桥过渡段的结构层或路基路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多,而过多的含水量会使桥头出现渗水现象,进而缩短路桥的使用寿命。在进行路桥施工时,可能会遭遇恶劣天气,如雨雪天气,当路面的雨雪进入过渡段路基的伸缩缝中时,下渗的水分很容易进入建筑材料内部,使结构本身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结构层的含水量。
        2、不可逆形变现象
        所谓不可逆形变是指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产生形变之后难以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于路桥地基而言,压缩系数与其液限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液态的极限压缩值往往会随着压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载重较大的车辆经过桥梁的时候,就会导致局面坍塌现象的出现,这样不仅会影响路面路基的稳定性,严重将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所以不可逆形变是路基路面施工过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不均匀沉降现象
        桥梁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台背填土进行压实,而由于受回填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施工经验、施工作业面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台背填土的压实效果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另外,工程投入运营后,由于车辆荷载以及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会造成路基塑性变形的积累,从而导致路桥之间的差异沉降。当道路与桥梁的衔接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或裂纹等情况,车辆行驶时,就会出现“桥头跳车”现象,造成路桥荷载变大,损坏路桥路面。另外,“桥头跳车”现象还会使驾驶人员产生恐慌或眩晕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设置搭板
        目前我国各个等级公路的实际修筑中都会设置搭板,通过布置搭板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桥头跳车的概率,所以当前在工程建设量较大的桥梁中需要设置搭板。此外,施工部门要根据桥梁建设的实际要求,对于一类小桥涵也可以设置搭板。搭板布置中长度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长度需要与路堤填高成正比,并且要对路面基础进行综合分析。现阶段在一类小桥涵以及中桥施工中,搭板的实际长度可以设置为5~8m,大桥的搭板高度可以设置在8~12m。根据路面的实际沉降差来确定搭板的实际总长度,能够有效降低桥头跳车的概率,使得桥台和搭板的连接高度一致。在路面连接处需要预留反向坡,坡度的实际大小需要依据路桥的实际沉降差来确定。此类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需要综合分析路线纵断面,增加搭板的实际厚度,有效提高搭板的实际抗压力和变形力。如果桥梁不布置搭板,需要对桥台进行严格施工,使得施工中的填料和压实度能够符合施工要求,或是完善结构施工措施,提高地基和后台建筑的强度。
        2、台背排水
        在路桥过渡段如果产生排水不当的现象,就会造成整个桥台路基连接的地方出现下渗的现象,降低了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错台、跳车的现象。因此,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据台背填料的类型、当地的降水情况以及渗水量等来选择适合的排水方式。台背路基在填筑之前,需要在原本的地基土拱上设置泄水管或者是盲沟。同时在地基上填筑横坡为3%~4%的夯实黏土形成一个土拱,进而再将土拱挖成双向坡的地沟,其尺寸的宽度约为40~60cm,深度为30~50cm。而后还需要在台背后的范围之内铺满隔水材料,并在地沟的四周铺设带有小孔的硬塑料管,其塑料管直径不小于10cm,孔径为5mm。此外,塑料泄水管的出口应该伸出路基之外或者是桥头锥坡以外,并且在硬性塑料管的四周填筑一些具有较强透水性的砂石材料,直到路基顶面。另外,排水垫层还具有促进地基与下部的软弱层较好形成渗透固结,进而减少后期过多的下沉。
        3、加强路基路面施工控制
        在路基路面作业施工中,包括开挖、填筑和压实作业等作业段。其中,开挖方式基本都是以纵向全宽、横向通道和纵向全宽+横向通道为主的。对于路基填筑作业而言,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必须全面清理开挖的路床,以路基土层的土质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层检测(或者分层平铺)和分层填筑(混合填筑),目的就是为了能保证地基土层坚实度和它的实际厚度能够符合设计要求的高度。另外,对于过渡路基的压实作业而言,压实方式主要是以分层压实为主,换言之,需要交叉开展路基填筑及压实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路基压实度可以均匀分布。对于含水量高的地域而言,它的压实力度必须有所增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能,从而确保其具体的承载强度能够和工程设计相关要求一致。
        四、结束语
        综合所述,道路桥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显著,其质量及交通效益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过渡段质量控制又是路桥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路桥过渡段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落实行业规范标准及设计图纸要求,积极探索更完善的技术措施,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及工程寿命,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洪武彬.市政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02):137-138
        [2]崔伟莲.市政路桥过渡段的软基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5,(12):133
        [3]任立强.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6):184
        [4]方江红,张建华.论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