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王裕强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路桥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而软土地基的孔隙率较大、含水量高、承载能力不足,很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市政路桥的平稳性和耐久性,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处理,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和合适的处理技术,提高市政路桥施工质量。
        广东佳龙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1500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路桥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而软土地基的孔隙率较大、含水量高、承载能力不足,很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市政路桥的平稳性和耐久性,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处理,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和合适的处理技术,提高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及其处理技术。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地基工程作为市政路桥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市政路桥工程的安全性以及耐久度。但是,在当前的市政路桥施工中,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影响,比如软土地基等。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市政路桥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已研发应用了许多有效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还需要相关专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改进以及完善这些技术。
        一、软土地基的概述
        所谓软土地基,是强度不高且可压缩,土层含有有机质的基础。一般来说,软土地基土层主要包括松散砂土和软土。由于软土地基结构的影响,土体疏松,间隙大,压缩程度高,直接影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因此,有必要合理地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地基坚实、刚性,以便更好地支撑公路桥梁等建筑物。然而,软土地基的强度远远低于公路桥梁支护强度的基本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其压缩性高,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框架无法支撑和固定。此外,软土地基松动,间隙大,土层含水量高,公路桥梁施工后仍存在崩塌、滑塌等问题。如果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软土地基将受到影响,导致位移和沉降。
        二、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1、沉降量大
        沉降是软弱地基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实际的软弱地基区域的市政路桥施工,原本松散的软弱地基,会出现沉降的现象,沉降现象的发生会导致路桥出现裂缝,甚至会导致桥梁出现的倾斜或塌方,影响路桥的质量。除此之外,受到沉降量的影响,路桥工程的后续施工难度增加,影响路桥工程的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
        2、压缩性较大
        软土地基颗粒的呈现状态比较松散,而且孔隙很大,只有采用相应的特殊手段才能够使之大范围压缩。在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软土地基这一特征进行有效处理,则必将会致使工程的耐久性下降。并且,在将此工程交付并投入使用之后,极易对附近的建筑及其道路本身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出现路基塌方、边坡错位与地面沉降等不同问题,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甚至还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3、承载能力弱
        市政路桥工程面临软弱地基的情况,会受到软弱地基承载能力差的影响,使得路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当受到较大的荷载时,会导致大规模的沉降现象产生,导致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甚至会对路桥的主体造成破坏,使得桥梁出现塌方,影响路桥的稳定性。
        三、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1、砂垫层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政路桥软土上部土层薄且含水量大的地基,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厚度的砂垫层。通过这样做不仅可以固结软土层,让砂垫层充当上部的排水层,而且可以使砂垫层充当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达到降低填土内水位的目的。同时要做好填土和地基处理工作,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行。此外,在进行砂垫层施工时,要注意两点问题:①施工机械的问题。在使用机械进行施工时,机械重量、地面对轮胎的承受力、偏心程度、地面强度等进行全方位考量,然后确定砂垫层厚度,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通行。

对特别软的地基来说,这种方法往往会需要比较厚的砂垫层,成本高,一般与表层排水等并用。②进行砂垫层施工时,要敷设样板。在使用自卸汽车和推土机联合进行摊铺作业时,要最大程度的保证均匀摊铺。如果用透水性比较差的粉土进行填土时,若坡脚周围的砂垫层被土覆盖,可能会影响侧向排水,所以在进行砂垫层施工时要敷设样板。
        2、表层排水法
        土层含水量较大时,适用于表层排水的处理方法。施工人员在进行地基填土工作之前,需要提前在施工路段的表面挖出一个沟槽,为软土地基地表排水工作提供便利,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地基表面含有的水量,还能确保施工机械设备能在施工地区安全顺利的完成施工操作。在布置沟槽工作时,需要考虑实际施工路段的地形,根据地形自身具备的特点形成坡度进行排水工作,并且还要防止其他路段的地表水进入到填土中。施工人员在控制填土量,实现降低沉降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坡度发生的变化,沟槽与其他沟槽之间要尽可能加大排水能力,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即使沟槽被切断也要保证地基整体的排水状况,沟槽深度控制在50~100厘米之间,在沟槽内要多放置排水管进行排水,最后还要采取质量较好的滤层保护地基。
        3、土质置换技术
        软土地基一旦出现坍塌、凹陷、变形、边坡错位、失稳以及下沉等现象,都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施工前与施工中应用大量的提高软土地基稳固、承载力等技术,虽然能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经济条件与软土地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前,可直接将地基部分的软土全部去除,并从其他地方运输质量较高的土壤,将之前的软土地基转变为高质量的土壤地基,从根本上排除软土地基对整个施工安全性及稳固性的影响,全面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因为土地置换技术需要较高的成本支持,因此在实施时,其要求的工程量不能太庞大,才能顺利完成土地置换。如果市政路桥工程为大型工程,则不建议使用土质置换技术。
        4、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技术是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处理技术,是在经过科学计算以后,使用机械设备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钻孔,然后将压力固化剂或者是其他固化型液态材料,压入到软土地基的内部,使软土地基可以与这些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并脱水,促进软土地基出现固结现象,从而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目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是使用水泥与石灰作为固化剂,水泥使用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还需要对掺入或者使用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得到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在针对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还可以采用加载压实技术、挤淤砂石技术等,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施工中所遇到的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保证软土地基的密实程度符合市政路桥工程的各项要求,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束语
        对于市政路桥建设而言,软土地基的处理是施工中十分常见的问题。软土地基的存在给路桥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加固和处理方法,提高地基的强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和处理方法要以项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此外还要对软土地基的成本、安全等因素进行全面考量,通过同时使用多种加固方法来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保障项目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楼苏,黄书琴.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331-332.
        [2]张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03:26.
        [3]曾北准.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1):149+151.
        [4]张冰洁.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45):276-277.
        [5]梁玮.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技术要点解析[J].江西建材,2016(07):164+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