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环境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耐寒 宋玉洁 胡凯玥
[导读] 摘要:当前,乡村环境建设正在各个乡村中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将以山东省N村为例,研究该村乡村环境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优缺点,并研究各方主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完善相关方面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当前,乡村环境建设正在各个乡村中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将以山东省N村为例,研究该村乡村环境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优缺点,并研究各方主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完善相关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乡村环境;多元主体;主体参与。
        一、研究背景
        国外认为乡村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摆脱贫困。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最重要的是针对于人才培养。在农村中不断增加环保人才的数量、不断提升环保技术,这样对于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性的作用。
        国内学者研究认为,农村环境的建设不能仅靠一种主体,而是要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与此同时吸纳村民、村经济体、企业和社会团体,从而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Y市N村为例,用具体的案例,更有针对性的从多元主体治理的视角来看乡村的环境建设,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N村的环境建设现状
        1.环境建设概况
        2011年以前,N村整体环境不好,道路全部是土路,村民在道路两边养殖鸡鸭、种植蔬菜,除了影响空气之外,还使乡村道路更加狭窄,严重影响村民通行,道路两边没有路灯,村民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直接堆在门外,总体环境较差。
        2011年新任村书记上台后,决定对该村环境进行改造。首先全面硬化村内道路,道路两边安装路灯。2011年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完毕,其中两条大路为柏油路面,其他小路为水泥路面,道路两边全部安装上路灯,消除了村民出行隐患。其次,村委会制定村规民约,每家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村委会与物业公司合作,由物业公司派遣清洁人员每天上门收集垃圾,统一送到街道垃圾处理站,乱丢垃圾者罚款。该村于2019年旱厕全部改造完毕。厕具统一招标采购,村民自愿改厕、改厕资金村委补贴加村民自费的形式,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统筹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
        2.参与主体及其作用
        (1)村委会
        村委会在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委会主要发挥决策及监督作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制定符合农民意愿和政府发展预期的治理方案。在方案制定完成后,村委会主要负责监督村民的实施情况。
        决策工作不是村委会单独完成,村里有成熟的智囊团,智囊团成员有大学教授、政府工作人员、Y市画院的画家等。
        (2)政府
        N村环境建设大多数的资金都来自于区政府的拨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资金来源。通过政府补贴,N村成功完成了路面硬化、路灯更换、旱厕改造等工程,村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村民
        村民在南水桃林村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
        首先,村民在直接参与环境建设。村民在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积极遵守村规民约,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行事。
        其次,村民监督村委会环境工作的执行。村民作为村内生活的主要参与者,有权对村委会的决策及运行模式提出质疑,村委会也相应接受村民监督。
        (4)企业
        企业为N村的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但企业是通过与村委会合作,加盟该村的旅游业,为该村提供建设资金,客观上促进该村环境建设的发展。
        三、N村环境建设的分析
        1.N村乡村环境建设的缺失
        N村的整体环境建设良好,但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境。
        (1)环境建设资金不足
        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限,N村很大程度上的发展需要依赖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一些政策支持,并且农村环境的整改需要长期的投入,N村为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建设民宿等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等,为接待更多的游客,村民家中的暖气、太阳能等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村集体的收入逐年增长,但是面对大量的资金投入还是不足。


        (2)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有限,并且在N村老年人比重较大,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在乡村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增加了阻力。
        (3)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N村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大多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农村的专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较为缺乏,并且农民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较低,对于环境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4)环境建设方面的人才缺乏
        N村的环境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共同配合,其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为村庄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是村内人口较少,老龄化现象严重,缺少发展动力与活力,缺少在环境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造成缺失的原因
        N村在环境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由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下面便对其中的部分原因进行分析。
        (1)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缺乏内在发展动力
        N村的环境建设的资金来源大多来自政府资金支持,依赖政府政策支持,通过政府相关项目进行运作,村内的企业等相关主体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对于资金的筹集、环境的建设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村内虽然有物业等相关卫生治理主题,但是管理人员较少,人力资源不足,对于村内的环境卫生等的监管力度不足。
        (2)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村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相对来说较为保守和固定,对于村内的环境建设的热情没有很好的被激发,环境建设的进行以村委会为主体,村民的参与意识不强,且村内以老年人为主,热情和激情不足,使得乡村环境建设缺乏法律法规的制度和体系支撑,不利于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以及各种政策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3)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村内人才外流严重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N村在很长时间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等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村内的青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村内以老人和孩子为主,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专业的乡村规划人才以及环境建设相关的专家人才,对于N村进一步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虽然近年来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创业等,但是主要的趋势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3.针对N村环境建设缺失的建议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应当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合理的审批与资金发放工作机制,及时对资金申请项目进行审批,并予以发放资金,确保N村的环境建设拥有充足的政府资金支持。
        其次,N村应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而非仅仅依靠政府,可以通过社会慈善募集、项目入股、老乡会援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2)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调动村民参与热情
        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宣讲会、展览、发放传单等方式,增进村民对于环境建设重要性的了解,提高村民对于环境建设的意识与共识。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划分责任区、村规民约等方式让村民切身参与到本村的环境建设中去。
        (3)建立交通站点,方便村内交通
        将建立公交站点作为本村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工作,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老年人出行,可以设立旅游专线和普通路线两种路线,将旅游与老年人日常出行分开,方便村民生活。
        (4)调动各主体主动性,加强彼此联系
        村委会积极发挥纽带作用,改善原先单一的主体联系途径,加强政府与村民、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村民间的联系,盘活原先的多元主体建设网络,使其更为多样化,更好地发挥多元主体的优势,促进该村村容村貌建设。
        四、结语
        总之,通过对N村的具体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N村在环境建设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与加强,需要多措施、多渠道进行改善。乡村的环境建设关乎乡村的整体发展,乡村环境建设需要多方面、多主体的共同支持,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应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乡村环境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