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探究 武江涛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武江涛
[导读] 摘要:地震是对建筑结构安全造成最大威胁的一种因素,对于建筑来说,良好的抗震设计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建设高建筑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抗震设计,在掌握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抗震结构。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7
        摘要:地震是对建筑结构安全造成最大威胁的一种因素,对于建筑来说,良好的抗震设计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建设高建筑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抗震设计,在掌握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抗震结构。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房屋建筑得到规模化发展,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高层房屋建筑的不断建设,人们对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抗震设计方面的考虑,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以此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建筑结构地质抗震的基本设计原则
        1.1建筑结构的基本性能构件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对承载力、稳定性等基础结构抗震要素进行分析,对抗震系数、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结构、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评估,对柱、梁、节点结构进行基础抗震原则的衡量,结合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分析确定构件中可能存在的薄弱问题,结合抗震审计确定符合建筑结构抗震基本性能的要求。
        1.2抗震放线布局设计理念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明确具体的延展体系思维,组织结构抗震的整体形势,以抗震设计理念为标准,不断提升抗震的延展性,重视抗震布线、放线节点的协调匹配。根据地质放线设定标准要求,分析抗震的重点、余震的发生角度,以方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重点的选定。
        1.3建筑结构部件的强弱化分定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各个构件要进行强弱划分,判断抗震设计中具体的强弱划定标准,明确其中存在薄弱的部分,判断提升正确处理强弱的操作方式。
        1.4建筑结构内容优化,结构简化
        按照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对结构设计进行简化。在房屋抗震设计中,要分析建筑结构的复杂因素,根据建筑结构的框架设计标准,计算分析其力学原理,强化建筑结构的平衡性,提高整体控制力度,简化抗震设计中的复杂因素,以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减少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负载力,优化房屋建筑结构中的作用力,提高承载力和平衡力,制定符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质量原则和标准,以达到优化内容,简化结构的目的。
        1.5建筑结构整体性原则
        按照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设计标准,从抗震的各项环节入手,分析抗震设计的特点和标准。明确抗震设计的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抗震影响因素,对不同的结构进行协调优化。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稳定性,结合设计思路,对不同部分作用力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环境情况,优化房屋建筑整体结构,调整抗震作用力水平。在房屋建筑功能的设计布局中,需要分析建筑房屋的稳定性,以满足抗震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及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原则。
        1.6建筑结构抵抗性基本原则
        按照建筑结构抵抗性基本原则,分析地震抗震的作用标准。结合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原则,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抵抗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结构的抵抗性是否达标,是否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合建筑结构房屋的整体设计思路,做好建筑结构预期规划,设计中要明确建筑结构的规划设计目标,从建筑结构的抗震损失评估和抵抗力水平入手,优化建筑结构的平衡力,实现受力与承载力的平衡,进一步稳固建筑结构的抵抗性。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建筑选址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选址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而选址的合理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性。不同结构和土体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够保证土体性能得到优化,不仅会对建筑结构的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还会造成建筑物变形等问题。因此,在建筑选址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已释放地震能量的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所选择的区域地势平坦开阔,有较为优质的土质。如果无法规避软土地质区,设计人员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设计中的作用,积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级别,结合建筑物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加固措施,减少地震给结构造成的威胁。
        2.2设定抗震等级
        为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房屋结构的破坏程度,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需要重点加强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管理,必须保证房屋建筑抗震等级高于地区抗震等级。通过设定抗震等级,能够有效避免在常规地震条件下房屋结构出现大规模坍塌现象,同时提高地震等级异常情况下房屋的抗震能力,给居民逃生赢得宝贵时间。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抗震等级进行设计,从而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尽可能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查阅当地历史地震等级,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参考依据,最终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此外,还需要重点考虑地震周期,提高建筑的设计等级,从而避免地震发生时出现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降低等情况,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以此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优化布局,削弱地震能量
        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削弱地震能量是最好的办法。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地震的危害,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严格控制抗震设计,提高其整体设计质量,规避地震可能引发的建筑物位移。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应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可行性分析,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此外,当发生地震时,为了避免因地震影响而导致的建筑物变形问题,可定量分析基础设计建筑下层位置移动的延性比。
        2.4提高房屋建筑的刚度
        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需根据房屋建筑设计的要求实施个性化设计。在具体设计中,要保证房屋建筑的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所提升,应注意以下两点:(1)重视钢筋混凝土的运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是重要的原材料,同时也是房屋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钢筋混凝土有着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并且有着良好的经济性能,且价格较为合理。(2)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想达到加固的目的,通常可以选择增添钢铁结构,由此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提升。
        2.5优化结构形式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时,必须足够重视细节设计,这样才能保障优化的效果。现浇板施工技术是常见的房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也是关键的一道施工程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结构拐角末端异形板断裂问题。为了妥善处理该问题,需要合理进行设计方案的编制,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预先明确房屋建筑结构塑性要求,同时选择极限拉力较大的材料,增强钢筋受力的合理性,使其达到房屋建筑结构塑性标准。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标准及要求,对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也是设计的难点,相关设计人员要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提高抗震设计等级,实现其设计效果的最优化,以此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以及各种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有效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重视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尤其是进行抗震概念设计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宇飞,郝绍金,马贵红,等.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失效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0,42(6):175.
        [2]程洁,李茜.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197-198.
        [3]宿专青.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5):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