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 张静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静
[导读] 摘要:现阶段,很多项目工程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时,往往忽略了对水文地质的重视,所投入的资金与精力也不能保证对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全面的勘探,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严重影响。
        竹山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442200
        摘要:现阶段,很多项目工程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时,往往忽略了对水文地质的重视,所投入的资金与精力也不能保证对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全面的勘探,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大对水文地质的勘查力度,明确其危害性,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环境恶化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对策研究
        引言: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给工程建设以及地下工程的开展都带来了较多的问题。通过对于各种水文问题的分析,采用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提升和方法,有效地保障对于水文地质危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1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分析
        1.1明确地下水位
        地下水水位的波动是水文地质勘探的重点。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水文特征,力争实现勘查数据的最大精度,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对地质条件产生一系列影响,甚至会改变岩石结构,在天长日久的持续作用下,必将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2提高施工质量
        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明确地质条件,掌控水文地质的施工重点与难点,对现场地质进行严格勘测,充分利用科学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水文地质影响,解决水文问题,进一步保证地质勘探工作的准确性。通过不断完善勘测技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2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
        1.3地区内部地下水波动危害
        从上述该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地质勘察中得出,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较为强烈,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季节变化引起地下气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地下水的流量与流向,导致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地下水位变化会引起地质岩层中的碳酸盐物质发生流水洗刷,物质溶解,使得预计的工程项目的内部构建产生一定的偏移,使得其他结构发生错位,留下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的水库的的存储量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项目工程的地基的受水面积发生改变,引起基地的收缩力度与挥发力度产生变异,易被流水腐蚀,产生细微的裂缝,对项目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破坏;再者由于地区内部的水位产生变化,使得原本的入水木桩的面积发生改变,水位过高会引起木桩过于湿润,水位过低会引起木桩过于干燥,经过长期的影响会减少木桩的使用寿命,并且其内部遭受的腐蚀也会逐步增大,造成安全隐患;最后,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会使得地区的降水量产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管道径流过多或过少,在水流过多的情况下使得管道的压力过大,容易破裂。
        1.4潜水位上涨危害
        (1)对工程的地基产生损害,使得原有地基缺少稳固性,引起地基表面凹凸现象的产生,使得上部建筑的墙体与其他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倾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2)由于潜水位上涨,就会使得进行建筑体内部的水分含量大幅度增加,原有砂石水泥过于湿润,内部架构不稳定,在达到含水峰值时,会出现大量的流砂现象,流砂在管道内部形成淤堵,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与安全;(3)在经历地下水的大量冲刷之下,会使得该地区内部的地质土壤成分发生改变,过多的地下水使得土壤变得湿润,形成局部沼泽现象的出现,严重损害项目工程的质量,留下安全隐患;(4)产生地下水向外渗透,使得该项目工程的地下室形成渗水现象,使得总体建筑产生地基陷落现象。
        2水文地质危害的策略分析
        2.1重视水文危害
        由于水文地质受多种因素影响改变土质结构,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要求技术人员在设计阶段,必须提高对水文地质危害的重视程度。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投入更多精力和人力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勘察,找出水文地质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问题,并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理,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文问题在控制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水文地质的影响。项目负责人也要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各项勘察数据科学精准,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2提升勘测能力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知识,不仅勘测内容复杂,同时也要求勘测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由于在地质勘测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而且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勘测人员的经验与技术不够丰富与扎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水文地质问题,很难保证探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水文地质的危害,项目负责人要不断提升勘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勘测能力,确保所勘测的数据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地质的具体情况。技术人员也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积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勘测经验,探索更加科学的地质勘测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的勘测能力,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水文地质进行综合评价,这不仅可以明确相关技术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地质勘测结果更加准确。例如,在综合评价环节,如果在地基压缩层出现松散细砂、粉土等情况,那么就必须延伸预测层,科学评估发生流沙、管涌的可能性并建立积极的应对措施。
        2.3科学应对处理
        如果工程建设在勘测阶段已经掌握了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那么相关负责人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利用科学技术来面对水文地质可能出现的危害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将危害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如果地下水位较高,技术人员可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项目工程的防水处理,可采用隔水帷幕将地下室隔离在建筑工程之外,以此来降低水位对工程的影响,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除此之外,项目负责人也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严格监控施工的各个环节,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例如,一旦发现岩土的透水性不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那么就需要用更为坚硬的、透水性更差的岩石进行替换,最大程度地确保建筑结构稳定性。为了将水文地质灾害降到最低,项目负责人也要做好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工作,控制工程周边的人为活动。因为一旦工程上游出现截流、地下水需求量过大等人为活动,将会对地下水位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导致建筑结构稳定性失衡。
        2.4提高对水理性质的研究水理性质的研究
        对于提升工程勘察的技术能力水平以及工程提高对于水文地质危害的分析和控制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应在日常的勘察工作中,注意做好有关知识的研究,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充分保障有关的作业经验能够充分转化为知识理论,充分指导今后工作的高效开展。要对于水理性质有全面性的了解,比如持水性、容水性以及透水性等性质的研究。
        结语: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充分保障有关的地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要满足必要的工作知识、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昭竑,周云霞.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243-244.
        [2]白沙.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及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31-32.
        [3]王兆军.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68.
        [4]吕秀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1):206-207.
        [5]闫绍尉.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59.
        [6]刘良昀.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