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新
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 福建莆田35116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师们利用微课教学是必然的一种趋势,也必然引领全国的教学新思路的一个新的探索。我们日常生活要结合微课这个课堂,尽快适应这种方式的教学思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学习效率,物理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微课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特色。并且很多学生也会因此受益,从微课堂这种新形势下获得更多的有益于自身的体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利用微课;提升教学
引言:在今天日益精进的教学进程中,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线上有适合教学的内容,也要精选一些老师,用最精准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理解讲解的内容、合理的讲解方式。把微课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实践也很重要(就是学以致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是微课,那么就是要用精微简短的内容,描述物理的内涵和意思。要想体现出微课的优势来,可以在一个地区的学校组成联盟,那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共同共荣。凡是这个地区的学生都有阅读的权利,也有提出自己见解的窗口,有问有答,就像这种吧,那种吧一样。有人提问,有人解答,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用化。
一、微课在物理课程运用中的应用优势在哪
从前,物理应试教育就是面对书本,没有演变的读和学,写和记忆。现如今,有了微课这个新的窗口,那么一切都成为了可能。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自己想学习的物理知识。节约了时间,方便了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理论知识,就查阅资料这个最费时间的一项,已经变得很快捷和形象了。有了微课这个课堂,那么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也可以和各类学生交流,甚至和全国的各类学生交流成为一种可能。不仅物理学习更省力,更好的方法也在交流中学到,很多学生真正从微课中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公式记忆用更加巧妙的办法,记不住的也巧妙的被别人编成顺口溜,声光电都可以用巧妙的办法在电脑中显现出来。动态的教学让学生记忆力更好发挥出来。仿真的技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贴切的理解力可以无限放大的发挥出来。有了视频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看一遍仍记不住的,可以反复阅读,直到自己能记住为止。记忆有时也是最好的学习,记忆不好的同学就可以多看视频,多听音频,多种感官结合起来,那么学习起来就是事半功倍之效了。微课有时间短的优势,一堂课只需要短短的十五分钟而已,不用担心打疲劳战这个关口。因为时间短,必然要充分调整所选内容,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果。选定的内容尽力压缩,但仍不影响其应用和实效性。
二、微课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和实践
微课一般五分钟的物理概念阐述,替代原有的简单课堂传授。
仿真教学真实再现了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一些东西,具体形象就是生命力,也就是可以让更多人接受的简化的一个办法。例如,我们以并联和串联电路来讲,并联就并行着相连,串联就是一串着连在一起。微课就是简单描述一下概念,然后是用演示器具连接起来,声光电的效果,比如电路,一合上就亮灯。串联就是一个电器出了问题,其他都无法使用,并联就是一个电器出了毛病其他仍旧可以使用。老师用形象的描述,可以让学生真正搞懂了,区别在哪里,用处在哪里!结合到实际生活中,不是孤立的学,是有运用、有目标的学,方向明确了,自然学起来轻车熟路,一个个问题得以不断解决,学习结合微课教学,省心又省力。
三、带着问题上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可以提前做好课件,发微课链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自学或者探讨中学,学生课下已经预习了,那么上课时就通过看视频,听讲解更好的融会贯通了。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就可以通过和老师交流,尽快搞懂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和难点,尽快当天消化当堂的课程。几十分钟的课程,可以压缩到更短时间内。消化和吸收也更容易,更贴近实际生活,课程本来就来自于生活,并且应用在生活。例如,我们对于声音的传播这个问题,阐述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途径,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那么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仿真描述出来。(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气体、液体、固体震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途径需要介质,并且真空不能传声),用仿真技术描写出来这些东西。视频课要提前把这些问题列举出来,并做特色标注。先进行课堂提问,然后结合实际进行猜想,最后实验验证,验证结果的可行性。解题的正确性思路,思维模式的固化性,导致问题重复出错。教师可以通过错题的讲解,把容易犯的错误讲解出来,分解开来。
总之,微课是一个很值得我们老师不断尝试的新途径。能把大量的知识有效合理的压缩,形象化的描述和贴近生活的案例佐证。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节约了每科之间相互的冲突性问题,一目了然就把看似很难的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了。也尽快适应了现在教育改革的需要,老师们能把电脑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也可以适当结合百度,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课激活课堂[J]. 高红坪. 甘肃教育. 2018(12)
[2]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林炜木. 知识文库. 2017(05)
[3]激活兴趣,创高效课堂——初中物理微课的应用[J]. 卢国棠. 新课程(中学).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