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华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中学 256801)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不应该只教授学生应试之法,更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给学生,丰富初中生的文化知识。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又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语文课程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和重任。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以语文课堂为主要阵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承担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意义
语文学科本身是一门富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本身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无论是古代寓言故事还是古代文学经典,这些类型的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初中生事物认知能力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初中语文课堂为平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能够牢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树立文化自信。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带着保守的教学思想,选择教学内容时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忽略了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的拓展和延伸。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初中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必须以课本为基础,拓展延伸至更为丰富的知识领域,古典名著、诗词歌赋等等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素材更为丰富,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文学知识积累。相较于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讲解,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本身类型丰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但是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能只把考试涉及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和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性格,来设计课堂导向,营造语文课堂的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在《背影》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作者朴实的语言,体会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体会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进而让学生回味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从武陵人奇遇的角度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篇文言文进行翻译,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文章的关键细节,然后再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在了解武陵人的信息以后热情的款待了他们?”自然地引出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热情好客,让客人宾至如归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初中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初中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的传统文化教学就需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道德情趣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课本内容中包含的生活真谛与道德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含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但可以传承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力。例如,在讲解初中语文人教版《核舟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教师可以让其观看多种核桃制成的手工艺品,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此外,教师在讲解对联时还可以将其与我国的传统节日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民俗活动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2.3、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学习古文诗词中的精华,比如名言名句,格言等等。这些都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而且在学习、记忆、背诵的时候也是很简单的。正确引导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可以规范学生自身的言行举止,更可以将传统文化很好地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悯农》这首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们的日常中是非常普遍且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的。学生们长时间的学习这种优质的传统文化,就会体会其意义在现实中的作用。而且,传统文化不仅教诲着学生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更可以让初中生进入社会中有着坚实的后盾。
2.4、以学生为教育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活用传统文化
“以生为本”是当前的基本教育原则。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育核心,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感知与灵活运用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任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既可以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又可以形成一定的民族文化认知理念。例如,在教学教材《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探索园林艺术文化”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并讨论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如雕塑艺术、绘画艺术、民间手工艺与抽象艺术等,使学生从教学活动出发,真正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以往教师一般通过知识授课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如今学生获得了形式丰富的艺术培养机会,他们在积极参与蕴含了丰富园林艺术文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时,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也是有效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素材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借助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素材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下,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查永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6+9.
[2]张娟.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利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77+79.
[3]万智勇.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41-142.
[4]周开军.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20(23):30-32.
[5]薛娟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