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 郑晓雪
[导读] 语文这一门学科是初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在其他学科当中经常要使用到的。
        郑晓雪
        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
        摘要:语文这一门学科是初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在其他学科当中经常要使用到的。没有语文的语言基础,在其他学科的发展上也很难得到提升,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后能够在各个学科当中左右逢源,提升学科成绩。
        关键词:初中语文;强化思维;能力培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处于一个培养的好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快地发展。所以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
        对学生来讲,初中阶段正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好时机。较强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体系完整地记录到脑海中。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将文章读得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能够将自己所想的东西表达得更加清晰。较强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让他们从容面对困难,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巧用信息工具,启发学生思维
        现代化教学工具是教师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愈发关注的教学工具,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教师可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方式,向学生展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其感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内心会迸发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会自主展开独立思考,试图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优化语文教学,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在讲解《桃花源记》时,从网络上下载了与本课有关的3D视频。该视频充分体现了《桃花源记》的内容,因为这一视频的制作者根据桃花源记中所述的地点,利用3D技术重新展现了桃花源的风采。笔者在讲解课文时,操纵着视频中的主人公不断前进,学生从主人公的视角了解了桃花源的全貌,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这篇课文的全文脉络。而且3D视频将文章所描述的空间具象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了解按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2.引导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如果教师仔细研究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便会发现许多文章的描写细节值得考量。教师可针对课文的细节描写之处,引发学生多方向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气氛激烈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彼此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细节知识点,还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斟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的关系。笔者先根据不同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大致分成两大类: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两部分是对比关系,另一部分则认为两部分应当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接着,笔者充当主持人,有请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这部分学生认为,作者是想借助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无趣的生活进行对比,阐述封建教育下的儿童生活不快乐。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作者是想借这二者表现自己天真调皮的童心。双方各自陈述观点后,笔者又让双方阐述了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双方在这个过程中激烈辩论,逐渐发现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倒戈”,认为对方所说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作者行文的背景、思想感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还掌握了包容他人观点、兼收并蓄的本领,一举多得。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觉到一节语文课是枯燥、无趣的。再加上语文相比其他科目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就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够,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方式得不到创新,学生成绩提不上去。为此教师就应当积极改变现有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让他们在课堂当中积极踊跃参与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在课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采取感兴趣的思考方式,一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来。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一种轻松而又熟悉的感觉,让他们不再会感到课堂的生涩、无味,通过抓住学生的喜好特点,然后投其所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这样就能够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比如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旧时代人们生活的情境,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有关鲁迅先生的作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把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课堂中来。通过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自己所了解的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小说《故乡》这一文是讲述主人公通过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一路的所遇之事,描述了旧时代的人们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以及精神上受到的疾苦,作者想寻找一个新的人生之路。那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远游的摄影师,把你在文中看到感触最深的情景拍摄下来。”这样引导学生迅速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去思考问题,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在这个阶段能够让学生及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在现阶段加强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面对问题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召军.初中语文教学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教育界,2020(27).
[2]唐春玲.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才智,20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