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迟通 战晓文
[导读] 摘要:就当前状况而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中高职教育中仍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脱节、断层、重复等。
        大庆油田铁人学院汽车工程系  163000
        摘要:就当前状况而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中高职教育中仍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脱节、断层、重复等。由于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相对来说较大。本文以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该专业的衔接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策略
        前言:
        相较于普高学生来说,中职生的基础薄弱,理解力差,对于教师讲授的一些汽车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因此,高职教师在进行汽车教学衔接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营造出能够体现实际功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进行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知识掌握牢固,技能提升的目的,从而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优秀的行业人才。另一方面,中高职衔接教学要以中职知识为基础,阶梯性地向高职教学内容过渡,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使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促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此外,开展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衔接教学,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运用,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增强。
        一、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文化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视技能,轻视文化培养”的情况,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时,削弱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却加强了技能课程教学,这就导致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与实践产生隔断现象,在进入高职后,适应不了高职的教学要求,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中高职专业课程存在重复现象
        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现如今,国家还没有制定出相对完整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中高职学校均是按照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的对象而设置的课程,重复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时有发生。
        二、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策略
        (一)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
        中高职院校要积极联合行业专家就“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中出现的重复教学、衔接不畅等问题调查相关企业,详细了解此阶段企业对各个工种或岗位人才不同程度的需求。根据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职业道德等的要求,对中高职汽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新设置,确立该专业教育的课程链,实现中高职核心课程的分段学习,将层级和梯度要求全面体现出来。中高职院校可相互配合拟定一套双方都认为具有合理性的课程体系,对于相关课程的安排,中高职教师要共同商讨,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重复安排课程或教学内容,共同构建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中职阶段中,要完成一些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尽量选择浅显易懂的)和与之有关的实训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如: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维护、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底盘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等。

在高职阶段要完成一些相对来说较复杂的核心专业课程及实践操作,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汽车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等。这种课程安排,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专业、技能、素质三者齐头并进,才能确保中高职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完成衔接。
        (二)实践教学的衔接
        要想顺利实现实践教学的衔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综合汽车维修能力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整体分析故障现象的能力都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到考察。高职汽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践教学的形式,构建中高职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在解决故障的同时,提高其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点火系统”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人为地制造故障现象,为学生创设排除故障的契机,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汽车维修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能够真正与汽车的结构相互结合,使学生排除故障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活动:1、划分小组。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实力划分小组,不仅能够确保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还能保障实践教学整体的协同性;此外,教师要遵循自愿性原则,使所有学生通过融洽的合作完成排除故障的任务;安排小组成员时,要确保不同成绩层的学生都在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提供便利条件。2,创设故障问题,教师进行打火演习,启动发动机,提出问题:“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发生抖动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可以从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等方面展开考虑、探究。”学生在探究时,教师要进行巡视,面对有问题的小组,教师要针对性的给予启示,当探究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小组推荐代表分享成果。A组代表说:“我们组检测了供油系统的四个供油油压,发现各个供油油压一样;测定了供气系统的电流,没有发现异样;拆卸及对比了点火系统,发现点火线圈有电流,这说明火线圈无异样;在检测火花塞时,发现2缸的火花塞点火的部位出现过大的间隙,且此火花塞是特意安装上去的,比较陈旧,表明使用时间已久,通过我们组的成员合作拆卸并重新组装火花塞,重新打火,发动机运转正常了。”因此,教师运用实践教学的衔接,不仅运用到了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还在对新知识进行实践的同时,建立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之间的连接。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理论知识,还为完善该专业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高职教育已经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宏观政策也在加紧建设中高职衔接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加强合作。中高职学校要重视专业课程的衔接,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各阶段教学内容高度重叠的问题,还符合了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衔接,在为学生创设梳理理论知识的契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只有课程与实践共同衔接,才能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坚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谈剑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五年制教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职课程:《汽修配件管理与营销》、高职课程:《汽车市场营销》教学衔接为例[J].中国新通信,2018,20(22):199-200.
        [2]马传刚,吴津宇,幸燕琼.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职和高职实训教学衔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5(06):80.
        [3]钱礼闰,郭利.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汽车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4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