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王勇
[导读] 摘要: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海省海东市气象局  810600
        摘要: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对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防雷减灾;工作分析;创新策略
        一、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受到了广泛关注,气象防雷减灾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让大家能够了解气象信息,并且增强民众的气象防雷减灾意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防雷减灾服务技术在不断完善,目前服务的内容包括了定期检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项目跟踪等内容,能够提供更好的防雷减灾保障。在防雷减灾服务工作中,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从而提升人们的思想意识。
        (一)开展气象防雷减灾服务专项检查
        在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中,必须要针对各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情况对待,特别是雨水较多的季节,防雷减灾服务非常重要。因此,要定期对各地区的防雷工作进行排查,并且在雨水较频繁季节来临前,对该区域的防雷工作进行检查,特别是易燃易爆重点区域,要进行多次安全排查,从而保证该区域的安全问题,对于防雷减灾服务不到位,设施检查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必须要安全检查合格后方能正常营业。
        (二)开展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宣传活动
        目前,我国对于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有许多的科普工作,建立了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日”、“国际减灾日”等,在这些节日会举办相应的宣传活动,相关部门会发相应的宣传单页、宣传画报,然后举办一场气象防雷减灾知识讲座,让人们进行集中学习。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宣传活动也会在网络平台进行宣讲,借助电视、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向大家科普相关知识。此外,还会举办进社会、农村和校园活动,来进行宣传活动。
        二、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气象防雷减灾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指导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信息需求。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出现的问题。
        (一)服务工作人员不够专业
        在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效果。目前,在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指导思想缺乏创新,对于科普工作多是灌输式工作,在宣传过程中,信息的选择由气象部门进行选择,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人们的需求,信息爆炸化发展,单一的信息内容无法引起公众的好奇心,因此在科普宣传中需要创新宣传理念,加强指导科普工作,从而促进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气象防雷减灾技术人员。气象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工作中需要专业的服务工作人员,目前在气象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工作,对于专业的施工和防雷设计无法进行操作,从而导致服务工作受到影响。
        (二)服务工作内容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气象防雷减灾服务用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目前,服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对防雷减灾工作作出及时的解决规划。在气象工作中,其服务的主要形式是集中宣传,许多地区只在气象日进行宣传,导致其服务的内容过于单一,并且工作形式老套,借助气象台或者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教学,在服务过程中缺乏创新,没有服务特色和重点,无法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服务效果一般。其次,一些服务机构在工作中重视经济创收,服务过程中过于注重检测,对每个区域都进行同样的工作,忽视了区域差异性和特殊性,没有进行个性化服务,因此在服务中缺乏创新,服务的质量不高,与区域的适配性不高,从而导致服务供给与需求无法进行匹配,无法满足人们需求。此外,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的内容过于大众化,缺乏特殊情况和特殊人群的针对性服务。

现阶段,一些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极端天气缺乏专业的知识普及,在宣传过程中仍然处于盲区,没有重视该部分内容服务。
        (三)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缺乏专业的、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中对于工作职责不够确定,工作技术和服务效能问题,从而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中,其工作的职能不够明确,缺乏合理的人员安排。在服务中人员安排失衡,并且在防雷装置检测、验收和安装的过程中都是同样的员工,这就导致验收环节失去意义,没有进行专业的人员监督,导致后期工作出现系列问题,防雷单位的责任无法确认,从而让大家对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失去信心,影响后续宣传服务工作。其次,在进行服务过程中,大多数的服务机构更加注重形式,对于常规项目检查较为重视,缺乏深入的检查,从而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内部问题并没有解决,工作缺乏专业性,相关监督部门缺乏建立,导致出现服务不完善问题。
        三、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创新政策
        (一)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组建专业团队
        在新时代进行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必须要进行思想创新、政策创新,从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开始,进行创新型服务转型。首先,要加强对于防雷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行政执法培训,让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能够踏实稳健,并且勇于创新。在进行人员任务安排中,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工作,工作安排更具有针对性。其次,人人都是宣传员,在进行气象防雷减灾知识宣传工作中,要鼓励全员进行宣传,可以进行义务宣传,让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宣传的作用,并且进行正确科普,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安排专业的宣传员,对于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宣讲,组织讲座和走入农村的活动,让宣传活动和人们的接触更为密切,提升农民的防范意识,让大家了解到相关知识,并且学会使用相关网站,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要引进专业的、经验丰富的防雷减灾人员,能够为团队贡献力量,提升整体团队的水平,在工作中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必须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必须要培训通过才能上岗,让工作人员一员一证持证上岗。
        (二)服务工作形式的多元创新,进行服务转型
        在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中,必须要明确服务工作内容,并且对于服务的形式要进行多元创新,从而促进工作顺利进行。在服务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宣传,从而将枯燥的气象防雷减灾知识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在宣传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文字、讲座宣传,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视频的形式,在网络、电视等区域进行传播,从而丰富宣传的途径,将服务的功能放大,拓展工作范围。其次,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对于农村居住人民需要进行相关种植类气象信息和知识宣传;对于城市居住人民需要进行居家出行气象信息和知识宣传;对于运输行业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交通方面气象信息和知识宣传,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环境的人们,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要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技术转型,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进行服务情况分析,满足大家的需求。
        (三)完善防雷减灾服务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首先,将防雷减灾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切实履行气象部门服务于社会职责,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树立气象部门专业管理形象,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和完善依法执行程序,以促进防雷减灾工作开展。其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检测到有安全隐患的单位和建筑,严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者坚决给予查处,必要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防雷不合格而造成雷灾事故的单位追究责任,并处罚,营造规范与有序的防雷安全环境。[1]
        小结
        综上所述,气象防雷减灾工作非常重要,关乎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要重视气象防雷减灾服务工作,创新服务理念,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国华,殷春生,徐锦山等.新时期防雷技术服务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230-231.
        [2]李丽,崔宜少,张丰启等.现行体制下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1):12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