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绩效审计推广应用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曾祥进
[导读]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二队  北京市   100089
        政府绩效审计,是由政府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依据政府有关法规、制度,对照一定的绩效评价标准,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对其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对政府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程度,做出独立、客观、系统的评价,以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促进政府经济效益提高的一种审计活动。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政府绩效审计:
        一是,它并非独立的审计形态,而是政府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但它仍然是监督的问题,只是需要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
        二是,政府绩效审计目的是说明政府经费支出项目是否有效,效果是什么,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因此,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项目效果是否易于衡量决定着政府绩效审计是否能够成功实施。
        三是,政府绩效审计是信息拓展审计,应该是通过公平和公正的评价,提供有关项目、功能和业务的绩效信息,通过改进政府部门运行方式和结果,实现价值增值。
        一、政府绩效审计推广应用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较为深入的绩效观念
        政府绩效审计能否顺利开展并推广应用,首先取决于观念,这不仅取决于政府绩效审计主体,即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观念,更取决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观念。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知不足,会使得政府绩效审计只是走过场而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加大政府审计监督风险,降低政府审计权威。因此,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增强各部门的绩效意识,使人们的观念适应发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是政府绩效审计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较为完善的法律环境
        政府绩效审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绩效审计的法规、规章以及当前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紧密相关的政府审计部门专项调查职责、审计事项评价准则和指南等,可以具体到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政府绩效评价的规范性文件。详细规定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依据以及法律责任等,对确立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规范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强化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保障政府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有力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较为健全的预算制度
        国外的实践已经表明,预算制度是否科学及其约束力强弱,直接制约着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立法机关要重视和促进实施政府绩效预算制度。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政府资金支出效果和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在绩效预算制度下,只有在预算资金的目标经立法机关确认是合理、必要时,才予以拨款。即使经立法机关预算审批和拨款的预算项目,最后还要通过政府审计机关对其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而审计结果会直接影响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安排。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政府审计工作朝着以评价和监督预算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职责的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新发展,与政府绩效预算制度的建立和立法机关对预算管理的深化程度有直接联系。可以说,政府预算监督越是朝着绩效预算方向发展,对政府绩效审计就会越重视。所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重视和实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项目,能促进政府审计工作朝着以评价和监督政府预算资金绩效为职责的绩效审计的发展。


        二、政府绩效审计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绩效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不足
        目前,政府绩效审计尚没有规范依据,与政府审计有关的文件、部门规定、实施办法都没有涉及政府绩效审计。与此同时,评价绩效指标的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可以指导审计活动的绩效审计准则和指南,没有用于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绩效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只能在被审计单位的现有政策、文件、标准中寻找可以依据的东西。
        在一个不太完善的法规制度环境下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既缺乏实施依据,又缺少操作规范,评价更没有标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范围比较狭窄
        政府绩效审计尚处在初始阶段,绩效审计工作总量占审计工作量的比例较小,在政府审计工作中还算不上主流。目前,绩效审计更多的是针对政府基本建设等专项投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的。在政府审计实务中,还没有形式独立的绩效审计。
        (三)政府绩效审计人才队伍不够有力
        绩效审计人员必须训练有素,具有丰富的调查或评估工作经验,还要具备分析能力、创造性、善于接纳、社交能力、正直、判断力、耐心以及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个人素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对审计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政府审计队伍元论是数量、结构配备还是组织整体素质上还达不到上述要求,
        三、政府绩效审计推广应用的建议举措
        国内外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发展中的新经验,有可研究和可借鉴的价值。我认为,根据政府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完善政府的绩效审计法规与相关制度,坚持政府绩效审计的阶段性发展规划以及提高绩效审计信息透明度,是政府当前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
        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的绩效审计实践分析表明,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是实施绩效审计的重要基础。凡是绩效审计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其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和规范也是制定得比较完善的。准则是一种权威性的规范,用于确保审计质量、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审计专业技术,使审计部门提交的审计报告能够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与重视。建议政府制定并实施绩效审计准则,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绩效审计的工作依据和流程。另外,政府还需逐步完善自己的绩效审讨评价体系,为绩效审计的具体执行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二)提高政府绩效审计信息的透明度
        借鉴国外审计经验,我们应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除涉密内容和不宜对外披露内容外,所有审计结果全部对外公告。可采取在报刊上公布内容摘要,在网站公布全文等方式。同时,大力加强政府审计部门网站建设,并将其建成政府审计信息资料库,成为审计部门联系其他相关单位的桥梁。由于政府审计部门对外提交审计报告具有滞后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参考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对不涉密内容,应适时予以公开。
        (二)坚持政府绩效审汁工作逐步推进原则
        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绩效审计环境和基础都还不够完善。尚没有能指导审计实践的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也没有为审计人员提供评判标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指导,加大了绩效审计的随意性,政府绩效审计只能在小范围内展开,并且大多绩效审计项目只能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进行。政府绩效审计要在现有审计体制下,吸取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成功经验,正确处理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关系。
        (四)创造全面推行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环境
        政府绩效审计能否顺利实施,既取决于政府审计部门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相关配套环境的完善程度,特别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不完善的政府预算制度会直接影响绩效审计实施的成本。这一点在发达国家的绩效审计实践中已经明确地表现出来,预算监督越是朝着绩效预算方向发展,对绩效审计就会越重视,这是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