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凭祥分公司 广西凭祥 5326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进口食品规模越来越大,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食品进口现状,对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我国进口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探讨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进口食品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各类食品,进口食品的安全与检测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重视食品安全与检测工作。
1 我国食品进口现状
自2011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来自109 个国家(地区),其中超过70%来自欧盟、台湾地区、东盟和美国。
2 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1 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主要有下面几种:
2.1.1 基因探针检测方法
核酸探针技术灵敏性高,具有特异性,而且兼具组织化学染色的定位性和可见性。因此国外研究者已经发明了多种基因探针检测技术,例如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的基因片段探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的自动化酶连接非放射性DNA 探针,以及成功鉴定大肠杆菌的独立基因探针等。
2.1.2 PCR 技术
常见的方法有普通PCR、巢式PCR、多重PCR 以及荧光定量PCR 等。通过设计保守区引物,使得各种细菌间的种系序列的可变性增大,对信息进行分类和鉴别,发现其明显差异,根据系统发育图谱,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细菌的分类和鉴定,能够快速测定食品中的主体微生物。
2.1.3基因芯片技术
用荧光素在检测杂交信号上实现对样品的快速检测,采用原位合成纤维打印手段进行标记样品的杂交。首先对各种基因进行芯片表面上的处理,通过分析荧光分布和扫描仪定量模式,在对多参数的微生物序列进行同步分析后,确定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分析微生物,快速进行自动检验,通过一次杂交检测从菌株的水平鉴定微生物,将芯片中的核酸杂交,当已经发生变性的PCR 产物与基因专一性寡核苷酸交杂之后,那些还没有被致病因子编码的基因,则会被复合PCR监控,因而能够比较好的测定其中的微生物。
2.2 农药残留的检测
2.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近些年,世界农残检验检测发展也不断发展,其制定的规范为多残留、快检测,有效推动了技术创新与进步,保证了检测的精准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形态,主要是通过对农药残留离子模式(SIM)检测,进一步确认农药性质,通过保留时间及特征离子比例关系,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提取,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广泛,整体效果良好。与欧美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略低,国外标准为试样目标化合物相对保留时间及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偏差一定要低于0.05min;目标化合物需要3个特征离子,绝对值低于10%,回收率65%~110%间,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2.2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1)农药残留化学速测法。这种方法最多是对有机磷化学农药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方法灵敏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方法的操作原理就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通过水解产物快速对测试液反应变色的情况进行观测。(2)农药残留检测免疫法。通过小分子量化学农药人工抗原制备,进行免疫分析,这种方法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两种方法,对抗原和抗体特异性进行有效的识别。(3)农药残留检测酶抑制法。这种方法得到普遍使用,主要是操作非常简单,成本投入不大,主要是依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酶差别特性抑制反应来进行分析。
2.3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法,可分析80%左右的有机化合物种类,且不需要对被测样品进行过多的预处理,操作相对简便,使其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无论是各种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类、蛋白质还是各种甜味剂、色素、漂白剂、抗氧化剂、咖啡因有机酸等的检测中都可快速简单并且准确的测出其含量,是一种比较全面先进的测试方法。
2.4重金属检测
2.4.1 食品中铅的检测
对于铅的测定,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单扫描极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当前,主要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对食品中的铅进行测定。
2.4.2 食品中汞的检测
对于食品中汞的检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子荧光谱分析法、双硫腙广度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甲基汞经常用于酸提巯基棉吸附分离,再使用气相色谱法来进行测定,也可以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2.4.3 食品中镉的检测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等。检验人员在对农产品中的镉进行测定时,采用氯化钯作为基体,对实验干扰因素的清除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改进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我国食品进口检测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为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与微生物超标问题。然而,在进口食品检测中,由于各个国家检测指标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食品进口检测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这给食品进口工作的高效推进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4 食品进口检测问题的应对对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都是由地方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采购配置的,但是设备单一,检测项目较少,而地方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又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在有限的财政水平下,适当给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一定的资金支持,除了保证正常抽检费用,还可以为设备更新,仪器日常维护,增加新的检测项目所用仪器设备的经费,只有逐步加大检验检测设备配置,才能提高当地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
5 食品安全检测发展趋势
第一,加快进口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是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更新慢、更新周期长的问题,而且地区标准与国家标准不统一,标准间常出现数据打架,使得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对检验标准无法准确界定,无法开展检验项目,容易出现漏检现象。所以不断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保证食品安全标准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应对食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
第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审核和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呈现出不断更新、更加隐蔽的特点。如果食品安全标准停滞不前,对于发现新型的食品安全问题毫无意义。依照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审核和完善,及时更新符合当代食品加工业发展的食品安全标准,有了新的食品安全标准,才能不断促使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开发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检验水平。
6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婧.进口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选购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21(Z2):49-50.
[2]思雨.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的检测和消毒 有效防范病毒通过国际物流传入国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冷链食品管理与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J].中国食品,2020(23):24-29.
[3]程永刚,岳振峰,窦媛,梁淑雯,俞坤,王丙涛.进口食品安全检验监管要求、问题与建议[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1):8112-8118.